本钢新闻
压缩组织层级 精干机构数量 职责更加清晰
本钢集团机构设置由“关注职权”向“关注管控”转变
  为建立精干高效的集团管控体系,本钢集团扎实推进“四定”工作,通过压缩组织层级、精干机构数量,规范机构称谓,理顺职责分工,实现机构设置由“关注职权”向“关注管控”转变,进而释放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随着本钢集团“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机构设置调整迫在眉睫。为了科学调整本钢集团机构设置,运营改善部自去年初着手准备这项工作,先后到宝钢、武钢、首钢等企业深入学习和调研。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起草了压缩组织层级、精干机构数量,确保各级管理层级职责清晰的机构优化调整方案,上报本钢集团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
  此次机构设置调整的特点为时间紧,任务重,调整范围覆盖全集团,横向、纵向涉及面大,推行力度大,是新集团组建以来的一次重大的机构调整改革。通过机构设置调整,使各层级机构优化,机构层级由7级减少为5级,从原有的“集团级、部级、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工段级、班组级”压减为“集团级、部门级、厂矿级、作业区级、班组级”,使集团机构总量压减22%. 其中,厂矿级以上机构压减23%;作业区级机构压减22%.推行“管办分离”模式,下放业务职能,整合单位,改变原来业务不集中、机构数量多的状况,将人力资源、行政后勤、土地房产、档案、公务用车等相关事务性业务从部门剥离,下移到业务机构和直属单位,提升集团战略管理能力。
  推行“大部门制”和“大厂制”模式,将生产与质量、运输,能源与环保,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等相关技术性业务整合,实现归口集中管理与专业化集中管控,使管理和业务链条进一步缩短,提高部门管理效率。目前,按“大部门”制构建思路,职能部门专业化人员配备比例达78.6%,基本完成专业化管控体系的建设。在钢铁主业厂矿单位推行“大厂制”,实现人、财、物的资源共享,尤其是技术人员共享,破除了厂际间的协调壁垒,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推行厂矿单位标准化“五室制”机构管理,即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室、设备管理室、安全管理室、党群工作室,实现机构、职责、定员的标准化设置,规范了数量和称谓,统一了业务分工,与集团各管理部门归口对接,管理模式更加规范,运行效率更加高效;取消工段层级,进一步扁平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多元产业子公司内设机构实现有效压减,因业务萎缩、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冗余机构得到全面清理,将内设机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去更合适的岗位。
  推行机构称谓去行政化,原则上取消“处”“科”称谓,职能部门下设“处”改称谓为“职能单元”,厂矿/子公司下设“科”改称谓为“室”、“车间”改称谓为“作业区”。机构称谓调整后,更加切合企业市场化运营管理需要。
  此次机构设置调整还使技术岗位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使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各层级不在编管理人员得到有效清理,为本钢集团“四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深化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在下一步工作中,本钢集团还将着手对组织架构进行持续调整完善。尤其是新架构运行后,本钢集团将重点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以指导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