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以资本运营撬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2018年2月8日;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18年2月8日。
  这一天,对本钢集团来说,意义非凡;
  这一天,本钢板材非公开发行股份项目完成发行工作,足额完成40亿元资金募集。
  这,标志着本钢板材自1997年上市以来在资本市场第一次实现再融资。
  时间的长河跨越了20年,本钢集团的资本运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呈现出资本运营给企业带来的莫大收益,就如同亚里士多德欲翘动地球的那个支点,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打开了另一个盈利空间。
  “时至今日,本钢集团在资本运营上,以资本形式、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增值法,通过各种方式募集上百亿资金。”本钢集团资本管理部部长马海滨介绍。

板材公司上市:创新优化资本运作体系

说起本钢板材股票上市,当年曾经参与上市运作的很多同志至今记忆犹新:
  ——1996年,经辽宁省政府推荐,中国证监会批准,本钢获得了1.2亿股A股的发行额度,B股也被列入国家证券委确定的33家预选企业名单。
  ——1997年3月27日,辽宁省政府批准本钢作为发起人,并以其所属炼钢厂、初轧厂和热连轧厂为主体,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钢板材)。
  ——1997年6月12日,本钢板材成功完成B股发行,并于7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7年11月完成人民币普通股(A股)1.2亿股(含职工股1200万股)发行,发行价每股5.40元。
  ——1998年1月15日,本钢板材发行的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资本市场既是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孵化器’,又是企业取得跨越发展的‘倍增器’。本钢板材的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近16亿元,为本钢打造精品板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海滨说。
  随后,本钢板材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择机启动。本钢集团在改善本钢板材治理结构的同时,完善钢铁生产流程,推进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2005年,本钢启动推进钢铁生产流程中的焦化、烧结、炼铁、冷轧、特钢、动力、运输等相关资产和业务组入上市公司的工作。
  ——2006年7月6日,中国证监会核准本钢板材向本钢集团发行20亿股人民币普通股,用于收购本钢集团钢铁生产相关资产。
  ——2006年12月21日,完成定向发行,本钢板材拥有了完整的钢铁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具有完善的供产销系统。
  “这次整体上市的成功,对本钢板材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关联交易、提升整体效益和协同效应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现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后的本钢集团,产业一体化和资本运营一体化实现重合,资本运营得到快速发展。”
  马海滨介绍,在后续资本运作中,本钢集团还先后完成了本钢板材与本钢集团的部分主业资产的置换工作,将本钢合资的浦项冷轧组入上市公司,使本钢板材成为了少数几家能够生产汽车面板的企业之一;进行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结构优化,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回笼资金约12亿元;这次又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份再融资40亿元,用于冷轧高强钢建设,使本钢板材进入高端汽车用钢领域,实现了汽车用钢所有规格和强度的全覆盖。

打造新融资平台:完善投融资体系结构

“在迈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准确把握改革开发以来巨变之后的纵横维度,利用金融市场,参与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营,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越来越重要。”马海滨表示。
  近年来,本钢集团扭住战略重点,用活金融资本手段,通过投资部分金融产业,完善投融资体系结构,在打造新融资平台上已经“显山露水”,不仅让外界注意到资本市场的“本钢板材”,集团层面还呈现出金融创新因子活跃的良好势头:
  ——本钢集团先后注册设立了财务公司、恒亿融资租赁公司、恒汇保理公司;
  ——投资1.3亿元入股本溪市商业银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投资9.5亿元入股中天证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
  “寻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多赢之道,才能最终创造双赢的格局。”马海滨介绍,本钢集团发展金融产业主要目的,一是依托钢铁主业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加强本钢集团资金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利用相关金融业务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三是依靠本钢集团品牌实力和雄厚资本优势,参与金融市场运作,为本钢集团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实现钢铁主业带动金融产业、金融产业助推钢铁主业、产融结合的良好局面。
  基于这样的目的,本钢集团与金融资本“相拥共舞”,在金融市场持续发力,创新举措频出: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意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2017年9月21日,本钢集团与工行总行签订了200亿元债转股框架协议,2018年3月末,首期债转股资金30亿元已经到位。
  ——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本溪钢铁公司成功发行可交换债40亿元。2016年,本钢钢铁公司以持有的本钢板材A股股票为预备交换标的,分4期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目前,本钢2016年发行的40亿可交换债进入换股期,已完成换股1.58亿股。
  “通过这些年的资本运作,本钢集团已经逐步实现了以银行有息借贷融资方式为主,向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重的方式转变,极大地缓解了本钢集团的资金压力,为本钢集团推进去杠杆、降成本、增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做出了贡献。”马海滨告诉记者。

参与部分企业混改: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辽宁的国有企业要大刀阔斧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就相当于为辽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按下了快进键。”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本钢集团积极稳妥参与东北特钢重整。2017年6月,本钢板材以自有资金10.38亿元,对东北特钢进行增资,占重整后东北特钢注册资本的10%。
  陈继壮表示,“用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吸引增量,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同时又引进了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东北特钢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而东北特钢重整之后,两个月即实现扭亏为盈,为辽宁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东北特钢重整的成功,正是由于本钢板材参与东北特钢的破产重整,坚定了沙钢集团重整东北特钢的信心,为辽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示范作用。”辽宁省有关领导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在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上,本钢集团还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参与了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欧冶云商”)第一轮股权开放,持股欧冶云商5%的股权,融入“互联网+钢铁”的第三方钢铁生态服务体系,还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拓展与外部股权合作,在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投资:
  ——为加大对后备矿山的资源掌控力度,本钢集团与辽阳顺峰钢铁公司合作开发棉花堡铁矿项目,已启动矿体勘探业务;
  ——与下游用钢企业合作开展钢材深加工及配送,发展深加工产业链,先后成立了大连本瑞通、上海本钢济福和沈阳宝锦等公司,使服务成为增效亮点。
  ——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由本钢板材与东莞市豪斯特热冲压技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本钢豪斯特(沈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热压成型生产线项目。
  “合资公司建成投产后,本钢集团在沈阳地区将具备钢材剪切、激光拼焊、热冲压成形的钢材深加工能力,对未来本钢集团汽车板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积极作用。”马海滨介绍。
  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证明。本钢集团资本运营走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让我们看到助推本钢集团产业发展及技术改造建设的“资本之手”更为有力。
  “针对本钢集团2020年实现2000万吨优钢产能配套改造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本钢集团在对国内部分钢铁企业设立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还将积极推进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环保和能源产业基金。”马海滨告诉记者。
  今天的本钢集团,借助资本运营的力量稳步向前,不仅补齐了产业链的“短板”,还以资本运营撬动经济增长“新引擎”,集聚发展力量,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路径更加清晰。
 

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