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三九天里的“火热”
  轧钢作业区厂房内灯火通明,红彤彤的钢坯不时地从记者眼前滑过。“为了元月生产高起点开局,我们加快夜班特殊钢种的轧制速度。”陪同记者采访的该作业区技术组组长杨舒说。
  当天正值该作业区轧钢甲班当班。“这个班共有12名职工,今晚轧制的是轴承钢。”杨舒告诉记者,“每个班夜班轧制的钢种不一样,有时一晚要轧制齿轮钢、结构钢、工具钢等几个品种。

“三九天照样一身汗”

  顺着杨舒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800开坯机像“擀面条”一样在对方形钢坯进行初步轧制,几分钟后,方形钢坯就变成了细长形。“原来是3.8米长,轧制后变成了11米长,轧制规格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二号操作台轧制工王军告诉记者。随后,王军拿起一把300毫米的小卡钳,在1080摄氏度的“中间坯料”处测量。通红的坯料烤红了他的脸,不一会儿脸颊上就渗出汗珠。“虽然是三九天,我们照样每晚都出汗。”王军笑着说。
  初轧机下二号操作台上有一名推床工和一名压下工。压下工熊铁钢双脚在不停地踩着初轧机的踏板,“90后”推床工张宇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和指盘。钢坯从加热工序过来,在他们这里变成半成品。“这个机器目前没有实现自动化,完全靠手工操作,虽然有些笨重,但我们对它已经有感情了。”熊铁钢说。记者得知,今年4月份,该厂将对这台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记者顺着参观走台一路进入连轧区域。连轧工序是轧钢产线的核心工序,刚刚在初轧工序还是长方形的钢坯,到这里后已经变成了成品棒材。“连轧工序决定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所以夜班一定要保持精神状态,台上台下操作工要紧密配合。”操作工黄为忠说。
  一上连轧机操作台,记者感觉室内有些冷,操作工刘彦均告诉记者,因为怕夜间犯困,所以把暖气阀调小了。他说,这个工序轧机的精细调整至关重要,又没人替换,所以一定要保持十足的精神头儿。
  连轧工序台下,夜间检查钢坯尺寸的操作工的工作环境,可谓冰火两重天。当他们拿着检查卡尺走近钢材时,胸前钢材表面温度达980摄氏度。“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说的就是我们。”操作工黄为忠说。这时,黄为忠发现轧机有尺寸偏差,立即叫停,并调整轧机的方向。因为轴向杆在轧机的下部,他立即跳下去。此时冷却水没有完全关闭,水滴到他的脖子上、后背上,顾不上去擦拭。5分钟后调整完毕,恢复生产。此时,黄为忠的后背已全部湿透。

“20公斤重的锯片一个夜班要换四五次”

  热切工序在热轧工序的上方,该工序按照客户的要求对钢材进行定尺切割。在一片灯火通明处,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工友们换锯片的分管班长徐金阳,他也是一位“90后”。
  一个锯片直径1.6米,重达20公斤。锯片还有外卡盘,重达35公斤,更换一个锯片需要人工卸下外卡盘。记者看到身材瘦小的徐金阳端着沉重的锯片,努力往上安装。“一个夜班需要换四五次锯片。”徐金阳边揩汗边说。
  徐金阳的身后,又一批棒材缓缓而来,回头望去,远处棒材初来的方向,灯光和红色的钢坯还有奋战的人浑然一体。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