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全国劳模韩立国:
不断挑战难题,我乐在其中
  34年,我从普通学徒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一路走来,可以说,没有企业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和荣誉。

采区工作15年,我学会“吃苦”

  与本钢的缘分要从父辈说起。早年间,我的父亲在原北台钢铁厂工作。1985年,我高中毕业,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凌源来到北台钢铁厂大顶子采区做了一名电工。因为所学专业知识有限,工作中,我一边跟师傅学,一边自学“充电”。那时候一个月工资30块钱,每月一发工资,我就跑到市新华书店看书,有时实在太晚了就把书买回家学。师傅看我勤快好学,总带着我研究一些技术改造和攻关项目。1986年,我被评为北台钢铁厂先进生产(工作)者,让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1989年,仍是学徒工的我参加了北钢首届技术工人比武,在众多高水平的选手中,我取得了并列第五名的好成绩。
  在当时那个年代,矿山作业条件不仅艰苦,而且危险系数较大。我们电工班经常在野外作业,随着采矿平台进度的推进,不断搭建、拆除供电线路及电塔,为前方开采输送电力。风餐露宿、不分昼夜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最难熬的就是冬季。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已近年关,为了保障生产顺行,作为电工班班长的我,在零下3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里,带着设备一头扎进了风雪中。山上的风好像夹着刀子,不管穿多厚,都往骨子里扎,作业又不能戴太厚的手套,往往爬上十米多高的电塔双手早已冻僵,把手放到腋下暖一暖再继续作业,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那种艰苦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在采区工作的15年,我走遍了矿山每个角落。15年的矿山工作,磨炼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硬本领”,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学徒到技术工人,没有捷径

  2000年,我从矿山调到北营轧钢厂,担任一高线自动化大班长。尽管从事的还是电气方面的工作,但与之前有很大差异,为此,我认真钻研各类专业知识,还进修了大连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厂里无论哪条生产线出现电气方面的难题,我都第一时间到场,直到问题解决才安心。

不断挑战难题,我乐在其中。

  2004年初,企业上了一条年产100万吨的高速线材生产线。在人员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带领作业区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了二高线顺利投产。同年12月,我提出推钢机过位停液压站泵技改项目。厂里采用我的方法进行改造后,推钢机在极限及超极限停泵时,也能保证加热炉安全、可靠运行。此项技改投资不到6000元,但每避免一次事故,平均就可创造价值30万元。
  2008年11月,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二高线打包机要打8道绕,打包机自动原设计只能4道绕打包,与厂家联系后,打包机厂家提出改装一台需两万元的条件,全部改装下来不是一笔小钱。得知情况后,我整天围着打包机转,吃饭、睡觉想的都是图纸上那些数据与线路。经过研究,我尝试在原主画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打包选择按钮,并重新编写程序以满足自动双次8道绕打包,获得成功。此次技改仅用了10天时间,投资近2000元。2009年3月,我又将该技术应用在一高线自动打包机技术改造中,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多年来,像这样的技术改造还有很多。我从一名仅有高中学历的学徒工成长为今天的电气调试技术工人,没有捷径可走,背后是无数次不分昼夜地随叫随到,以及那满满一袋子被翻了无数遍的电气书籍和各种机器的构造图纸。

我所理解的“创新”,就是解决实际问题

  时代在进步,企业在发展。我们厂从一条生产线到现在七条生产线,看着逐年提高的产值与不断革新的设备,我在欣喜的同时,倍感责任重大。如何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让所有生产线上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更好地得到解决,让老旧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只有不断地创新和钻研。
  2014年7月,我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两线PLC电源进行改造,加装两套直流电源。改造后,PLC设备安全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年可创经济效益50余万元。2014年,在三四高线生产区设备系统,我带领工友实施修旧革新就创经济效益750余万元。这些年,由我牵头实施的技术改造和课题攻关达9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1000余万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年5月,在厂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由我牵头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成立4年来,创新成果22项,创造经济效益8080万元。创新工作室开展的厂房照明改造、辊道秤辊道自动操作改造、出钢机技术改造,以及拖盘改造等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改造项目,经生产实践应用,极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我所理解的“创新”不只是为企业创造多大经济效益,节省多少钱,而是结合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下一步我主要的任务就是全力培养技术人才,把我的技术、经验全部传授给年轻人,搭建平台做好技术传帮带,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休息也是屈指可数,我感到亏欠家里太多,但爱人和孩子一直支持我的工作,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我怀有深深的愧疚,但我无怨无悔。
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