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工业摇篮”传唱“百年史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钢集团探索钢铁强国之路回溯
  一把钥匙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1952年,由本钢人生产的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铸就而成的、镌刻着“没有工业,便没有国家的富强”的巨大钥匙,打开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大门。
  本钢,历经百年沧桑,诞生了新中国的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钢铁事业无私输送钢铁人才,成为“新中国钢铁工业摇篮”,被永远铭刻于史册;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载沧海桑田。本钢始终与新中国同行,伴随新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到世界钢铁年总产量0.1%的钢铁弱国,成长为雄踞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史诗般发展进程,不断向新中国递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钢铁答卷—— 
  70年来,本钢从一个在废墟上新生的“钢铁工业摇篮”,成长为今天的向“世界版图”进军的“钢铁巨舰”,形成了资产规模1600亿元、年产能2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西亚、东盟和中非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跻身中国钢铁强企第一方阵。
  回溯70年峥嵘岁月,本钢依托“创新图变+做强硬核+勇担使命”发展路径,不断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中汲取力量,发展壮大,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续写新时代钢铁强国的无限荣光。

创新图变,“最强基因”激活“动力引擎”

  今年7月5日,本钢宾馆大厅内透着严肃紧张的气氛,本钢集团部分管理技术业务岗位公开竞聘的面试在这里举行。这次本钢集团拿出20个岗位开展了集团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岗位最多的一次公开竞聘。应聘的329人中既有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也有来自一线基层的技术骨干,人数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注重人品、注重基层、注重业绩、注重学历’,通过“四个注重”去全面选拔使用人才,打破了原有的对级别条件的限制。”本钢集团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打破常规、创新图变,将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不仅在当今本钢的“三项制度”改革中得以体现,更在历史上本钢人的一次次选择和行动中不断上演。
  时间回转,1948年10月30日。辽沈战役的枪声结束了本溪饱经沧桑惨遭蹂躏的历史。劫后余生的工源厂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整个厂区,已经没有一台能够转动的机器。当时一位日本留用人员说:“恢复生产,谈何容易,这需要美国的资金、设备,日本的技术和20年的时间,而现在你们一无所有,在这里种高粱吧!”
  面对被日本人把铁水凝结在炉膛里的高炉,面对坑道尽损的采场,面对锅炉被炸的电厂……当家做主的本钢人,发誓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自力更生,创新图变。广大本钢人以火热的情怀和生产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恢复生产的热潮中。1949年7月4日,第一炉铁水作为新中国诞生的贺礼,从二号高炉流出。至此,炼铁、炼焦、特钢、矿山等主要厂矿相继恢复生产,勇敢的本钢人用智慧和汗水,粉碎了日本人的预言。
  194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联合在本溪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大会题词:“为工业中国而斗争”。
  那一天,在废墟上又新生了一个本钢。
  也是从那一天起,本钢以“钢铁脊梁”支撑起年轻的新中国钢铁大厦。新中国的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都采用了本钢优质的“人参铁”和特殊钢,本钢也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 “共和国功勋企业”。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载砥砺前行。打破常规、创新图变,是本钢得以延续和发展壮大的“最强基因”。
  从“三二二”改造、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三年脱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本钢板材”股票上市、董事会建设、“两钢合并重组”到如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集体企业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背后,正是本钢“创新图变”的最佳诠释。
  如今,“创新图变”已经成为百年本钢最强的“基因密码”和“动力引擎”,推动本钢这艘“钢铁巨轮”不断前行。

做强硬核,“百年老店”助力“中国制造”

  今年8月份,板材冷轧厂高强钢生产线职工正在生产型号为SPCC-SD、SPCD的电镀锌基板,这单出口韩国的7900吨产品销售合同,是国贸公司与韩国厂商签订的又一大单。这些凝结着本钢人智慧与汗水的产品,不久后将抵达港口,漂洋过海发往韩国。
  从2000MPa热冲压成形钢全球首发到批量生产世界最宽幅超薄汽车用钢,从供马来西亚大金空调的镀锌产品到支撑新加坡地铁工程的螺纹钢……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实力的背后,是本钢集团坚持用硬核产品为自己代言,站高望远,着眼未来产业链发展趋势,提前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
  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以汽车板为例,提前擘画发展蓝图:“研究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轻量化、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特征,先期介入,与汽车厂商联手设计开发,在未来共同建立工业4.0联合工厂,来提高双方的生产效率和产量质量。这些是目标,也是方向。”
  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落实。为此,本钢集团坚持在产品质量、研发体系、销售网络上做强硬核,全方位、全链条实现自我突破。
  以产品质量为依托,全流程“精雕细琢”。每周三,对于本钢集团制造部部长林东来说,组织召开“销研产”质量例会都是“重头戏”,例会本钢集团领导参加,销售系统、研发系统和生产系统各部门协调联动,围绕市场反馈问题、产品认证、新产品开发及生产质量运行情况,共同商讨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本钢产品竞争力。同时,本钢集团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中心,以方针目标管理为主线,以绩效考核为手段,重点采用“过程方法”和“PDCA”的模式,应用六西格玛和QC改进的管理方法,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全力构建“最强大脑”。作为板材技术研究院的负责人,黄健从研发体系建设上介绍了本钢集团做强“硬核”的具体举措。他说,本钢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品种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产业链式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着眼于钢铁前沿领先技术和未来产业链发展方向的超强研发体系,产品研发已完成由原来的“跟跑者”向“个性化与自主型”的转变。
  布局全球销售网络,做大海外“朋友圈”。近年来,本钢集团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等领域释放出的大量钢铁需求,不断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网络的布局,在香港分公司、韩国分公司、欧洲分公司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美洲分公司和越南分公司。同时,以五个分公司为触角,不断扩大辐射全球的销售网络,“中国·本钢”成功在世界版图绘制全球化战略线路图。
  “在布局全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销售总部与分公司协同互动,通过加快驻外销售分公司销售节奏、强化与贸易商的合作、加大直供用户供货比例等方式,形成了本钢集团“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开发市场”的新格局,推动本钢产品“走出去”的步伐。”国贸公司出口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全链条做强硬核的一系列举措,“本钢牌”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西亚、东盟和中非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再次擦亮了本钢这一“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更成功为“中国制造”写下了生动注脚。

勇担使命,“钢铁力量”守护“山水之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9月的本溪,一场秋雨过后,满目青葱、绿意盎然。一座座高炉、一排排现代化厂房矗立在青山绿水旁,掩映在青草绿树间,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交相融,形成了一幅与“山水之城”共融共生的绿色生态工业发展图景。
  7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当时的本钢人心中深藏“为中国工业而奋斗”的梦想。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本钢集团担负起绿色发展使命,用“钢铁力量”守护这座“山水之城”。
  上世纪70年代,板材焦化厂飘出的味道一度成为空气质量的“风向标”,而这也是当时本钢生产条件的缩影。1976年,该厂硫酸尾气净化装置投入使用,而这也成为本钢的第一台环保设施。
  从那时起,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企业发展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本钢人的使命和担当。
  2008年底,曾为新中国奉献了3000多万吨优质“人参铁”的功勋高炉——一号、二号高炉“光荣退休”。这标志着本钢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从工艺流程上,淘汰了落后的炼铁、炼钢、烧结、炼焦装备,几乎可以说淘汰了一个“老本钢”。
  2008年以来,本钢集团陆续投资111亿元,关停并拆除了14座高炉、14台90平方米以下小烧结机、5座焦炉。淘汰退出炼铁产能760万吨、烧结产能980万吨、炼焦产能180万吨;2016年关停取缔34座石灰煅烧土窑和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7台130吨燃煤锅炉。截至2015年底,本钢集团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全部完成。
  “十二五”以来,本钢集团已先后在环保领域投入24.4亿元,全面完成“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青山工程”共计95项省、市长责任状项目治理任务,为本钢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进入新时代,本钢集团绿色发展之路仍在继续,而不久前这一切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得以见证——
  当地时间2019年3月23日,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本钢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同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集团共同签署了本钢CCPP发电工程项目的AE94.2K燃气轮机及合成气压缩机机组的采购协议。这是本钢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心谋划的第三轮大规模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之一。
  “板材发电厂CCPP高效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提高富余煤气发电的利用效率,板材公司自发电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为本钢集团按下绿色升级‘快进键’。”板材发电厂项目部专业工程师王博接受采访时说。
  白驹过隙,岁月不居。如今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我们回望过去、眺望未来——
  70年,风雨无阻,本钢与新中国同行,用使命和担当谱写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
  70年,砥砺前行。本钢这艘千万吨级“钢铁巨舰”,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世界版图上行稳致远。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