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同行
1948-2019:以心为笔 记录新时代

塑造你该有的样子

  当这期《本钢日报》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正值发行10000期!一路走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泪水与汗水交织,抚今追昔,身为曾经的报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钢日报》作为本钢唯一的纸质媒体,在公司党政领导的指导关怀下,认真贯彻“当好喉舌,贴近生产一线,创新发展”的办报理念,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着力体现本钢人情怀,与时代同行,为人民而歌,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消息、主流新闻、生活资讯和实用信息,已发展成为本企业乃至全国企业报具有影响力的舆论载体。
  经历了从周二刊到日报;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蹒跚学步到勇往直前,实现了量与质的转变,凝聚着几代报人的心血。这些人当中有的已经作古,可以告慰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如今的《本钢日报》已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
  众所周知:企业报在新闻资源,发展空间,读者群等方面受到的行业局限性,记者的视野也因此受限,报纸的可读性稍显不足,读者颇有微词。作为曾经的编辑,为此苦恼过,探索过,曾经走过弯路。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逐渐明确一个道理:企业报不同于其他商业报纸,属于企业内部宣传媒介,要以企业宣传为己任,不能离开企业而独立存在。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是企业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指导性,可读性便无从谈起。要办好企业报: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企业报的定位问题,明晰它的功能和作用,对内建设企业文化、对外树立企业形象。
  二是要认识到企业报自身的特点。要看到“内刊”与“外媒”的差异,在认真学习社会报刊长处的同时,不一味模仿,照抄照搬。而是着力在企业报的“内”字上下足工夫,挖掘企业主体的灵魂和思想,以企业的视角,站在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的高度,结合自身情况办报。
  三是要迅速提高编辑水平。版面内容要在努力拓展公司动态、品牌宣传、员工心声、言论、管理知识、产品知识、客户关注、时政短讯、文艺副刊等方面多下工夫,设计结合自身优势的栏目。栏目的内容力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设置既要相对稳定,又要适时变更,使之符合新闻时效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基本要素,成为广大员工的精神家园。
  多年来,本报全体采编人员本着“面向企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克服各种困难,及时准确地传递企业的声音,致力于全方位、多层面地开展有关企业改革管理、创新宣传报道,剖析企业案例,聚焦企业热点,传播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同理,你工作的地方是《本钢日报》,你怎么样,报纸便怎么样。

笔敲岁月有回声

  日月增辉,金风投喜,在这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欢歌笑语中迎来了《本钢日报》出刊万期的喜讯,我作为本钢职工、通讯员、业余作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在《本钢日报》的养育关怀,激励鼓舞下成长起来的。1958年9月,我在本溪钢校读书的时候,还是青少年时代,学校给每个班级订阅了报纸,我们这些同学争着阅读,还成立了读报小组,慢慢我试着给报社写稿子,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那时发表的。
  1962年9月,我到矿业南芬露天矿工作,无论在班组,还是在机关科室,都离不开《本钢日报》,只要休息时间就写稿子,然后邮给报社,很快《本钢日报》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1964年7月,《本钢日报》第一次表彰优秀通讯员,我的名字列在其中。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年,我从技术部门转到政工部门工作,就更离不开《本钢日报》了,和广大职工天天必学。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使我的思维不断拓宽,写作水平不断提高。1988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在本钢和矿党委关怀下,到二铁厂等单位调研采访,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铁流金辉闪灿》,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国大型征文中获得二等奖,应邀赴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作协领导,著名作家诗人的接见,作品列入《共和国脊梁》首篇发表,并被选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委员。此后,在文学诗词的写作上又四次获奖进京登上领奖台,并被选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终身名誉副会长等。由此,我深感《本钢日报》给予了影响我终身的心灵家园,不断激活我的灵感,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退休20多年,我也离不开《本钢日报》。
  今天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更使我坚定了人生的信念,读书读报,笔在手里握得更紧,写得更勤了。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畅舒胸怀,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努力为我们的企业,为我们的时代书写讴歌。
  一报在手可真情,牢记初心劲不松;自信人生追梦想,笔敲岁月有回声。

风雨同行相伴逐梦

  时逢本钢恢复生产70周年、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月22日,本钢全体职工在喜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迎来了《本钢日报》创发第10000期的大喜之日。作为本钢一员、一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多年的我倍感激动、甚是高兴。
  《本钢日报》伴我不忘初心、伴我携手共进、伴我茁壮成长。
  曾几何时,《本钢日报》由创刊时的《职工生活》《本钢报》《本钢日报》一路走来,1948年10月24日的创刊第一期到今天的第10000期,走过了71年的艰辛历程,见证了百年本钢从为新中国生产的第一炉铁水到目前成为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改革发展建设振兴的历程。
  曾记得,我的第一篇《那年我18岁》征文被《本钢日报》周末版刊发并获优秀征文时,欣喜之余,它激励着我更加笔耕不断并渐渐地喜欢上了本钢职工的贴心报《本钢报》《本钢日报》,尤其偏爱《本钢日报》周末版,它是鼓舞鞭策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曾多少年,我从《本钢日报》这块新闻宣传的沃土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收获成果,30多年来,无论是消息、评论、通讯,还是诗歌、散文、杂谈,再到专栏、专版,从一版到周末版,年年都刊发数十篇稿件。30多年来,正是有《本钢日报》奠定的扎实基础,使我的多篇稿件先后刊登在《辽宁经济日报》《辽宁日报》《中国冶金报》《光明日报》等省、国家级报纸,并多次荣获“宣传本溪好新闻奖”。我从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闻门外汉成长为一名逐渐成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
  《本钢日报》就是我的知音、我的伴侣、我的至亲至爱。
  《本钢日报》从昨天到今天,从小报到大报,71年风雨无阻、10000期辉煌成就。《本钢日报》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始终牢记党的新闻工作纪律和“三贴近”原则,走基层、到现场,深入百里厂区、十里矿山,把握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赞美本钢人,以“早、准、新”为着力点,做到了“脑力、眼力、脚力、笔力”的全面提升。
   《本钢日报》从旬报到周报到日报,71年的发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全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牢记宗旨,时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位;把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发展建设目标宣传到位;把“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先进事迹宣传到位,突出了新闻宣传的指导性、及时性、实效性、宣传性、教育性。
  《本钢日报》从版面到内容,10000期的砥砺前行,版面新颖、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知识面全,大多稿件以小见大、以少见多,重点突出、趣味性广、可读性强,善于挖掘发现寻找和推荐选树宣传一代又一代本钢人的平凡典型业绩,尤其是周末版栏目,更是贴近职工的好版面。
  今年是本钢恢复生产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更是《本钢日报》创刊走过10000期。71年,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惊鸿一瞥,《本钢日报》却在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中镌刻下令人惊叹的巨变。我作为一个与《本钢日报》共成长的老新闻宣传工作人,与《本钢日报》一起走过了30多年那一段永难忘记的美好岁月。
  时光飞逝,从结识《本钢报》到喜爱《本钢日报》,转眼已是30多载,回想起一步步走来的我,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本钢日报》承梦想、在前行,我亦相伴到永远、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伴你走过年少时光

  《本钢报》是份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报。从1948年12月24日本溪煤铁公司出版的《职工生活报》算起,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本钢报》的发展曲曲折折,办办停停,到1969年彻底停刊长达8年之久。1978年《本钢报》再度复刊后,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从周刊逐步发展成日报,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报,至今已发行10000期,为推动本钢发展发挥了重要舆论作用。
  1978年《本钢报》复刊。作为第一批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之一,可以说我见证了《本钢报》的年少时光。当时本钢党委决定由宣传处负责《本钢报》的复刊工作。时任宣传处处长王兴样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们新闻科。当时王速举是科长,我是副科长。接到任务后,我们就赶紧向省、市委写申请报告,跑省、市委宣传部申请《本钢报》复刊事宜,同时到省、市报社、鞍钢报社学习办报经验。接到省委关于《本钢报》复刊的批复后,宣传处领导抓紧研究本钢报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由王兴样处长兼任总编,王速举任副总编,下设编辑部、记者部、群工部,在新闻科5人的基础上,又从厂矿选调10多人从事报社工作。于1978年10月1日开始试刊,1979年1月1日正式复刊出版发行。
  《本钢报》正式复刊后,我们认真研究了这张报纸的办报方针,认为《本钢报》是本钢党委机关报,不同于市报、省报,更不同于生活娱乐性报纸,必须坚持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宣传报道必须贴近企业实际,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报应有的作用,用正确舆论推动本钢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在研究制定年度、季度宣传报道计划时,都紧紧围绕公司党委和行政各时期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推动作用。
  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好务,是复刊后《本钢报》的办报宗旨。在日常宣传报道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抓典型报道,弘扬工人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激发职工革命热情,鼓舞职工生产干劲。例如,我们大力宣传南芬露天铁矿七号电铲职工,发扬一秒钟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争分夺秒创高产的经验和事迹;大力宣传歪头山铁矿赵国文小分队,在全国冶金矿山劳动竞赛中,敢打敢拼,勇攀高峰,夺得竞赛第一名的先进事迹。这些典型报道在《本钢报》刊发后,还被辽宁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采用,对全公司职工起到很大鼓舞作用。
  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好务,《本钢报》还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要求记者下厂矿采访时,不仅要宣传正面典型唱赞歌,还要注意抓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写成内参供公司领导参考。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还写成公开报道,送公司党委领导审阅批准后公开发表,产生轰动效应,引起各厂矿领导的重视,不断改进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本钢报》在厂矿的威信和知名度,促进报社工作的提高。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