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风云10000期
  2019年10月22日,《本钢日报》出版第10000期。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回望,由此上溯71年,《本钢日报》创刊。
  一个钢铁企业恢复生产,开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本钢恢复生产的几个月前,《本钢日报》的前身《职工生活》创刊。一张全新的报纸,将新闻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创刊《职工生活》,被决策者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更承载着众多本钢人的殷殷期待。
  在历史的长河中,71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这张报纸而言,却充满坎坷,充满奇迹,几度停刊、几度复刊、几度更名……
  栉风沐雨71载,任凭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本钢日报》几代报人始终执著于理想信念,坚守媒体责任,矢志成为本钢生产、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录者、见证者、助力者。


一张报纸 71载变迁一纸书

1948年的12月24日,一张由人工刻钢板、油墨印刷的八开两版的《职工生活》小报,诞生于战火刚刚停息的东北军事重镇——本溪的一间简陋的小屋子里。本溪煤铁公司人事处22岁的宣传股女股长张教浩等3人,用沾了油墨的双手将200多份小报分发到下属企业。
  这是一颗扎根东北大地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生长,独木成林。从那一天起,这张肩负着神圣使命的报纸就始终与党和企业同心、与时代同行、与职工同频,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它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张企业报,后来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企业报”,成为中国企业报的优秀代表。
  10000期,当这个寓意着吉祥圆满的数字出现的时候,我们深知,71年的时间对于成长来说真的不短。几代报人用敬业之心,让时光见证了一张企业报的变化和发展。
  《职工生活》《本溪工人报》《本钢工人报》《本钢报》《新本钢报》《红本钢报》《本溪工人》《本钢日报》,每一个报名的变化都记录了一段有温度的历史。从人工刻钢板到铅字印刷再到计算机排版,每一次制版印刷方式的变革都记录了一个值得骄傲的发展历程。
  在《本钢日报》出版第10000期之际,很多老报人、老读者讲述了自己与这张报纸的故事——
  78岁的矿业南芬露天矿职工刘世玉回忆,1959年,还在本溪钢铁工业学校读书的他,最喜欢学校给每个班级订阅的《本钢工人报》,总是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争着阅读。那时班里还成立了阅读小组,刘世玉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本钢工人报》上发表的。毕业后刘世玉成了一名矿山技术人员,他观察老技术人员计算矿量后撰写的《尊重科学 加强管理》让他成了单位的“大手笔”。退休后刘世玉笔耕不辍,很多作品出现在《本钢日报》周末版上。
  “我喜欢这张报纸,无论它变成什么名字。”刘世玉说。
  已到耄耋之年的彭琨明,退休后每周还坚持去矿里关工委阅读《本钢日报》,已经读了60年报纸的他坦言“离不开这张报纸”,退休后坚持为社区写黑板报的他“经常将《本钢日报》里的内容摘抄下来,作为出黑板报的素材”。
  《本钢日报》出版第10000期,从黑白到彩色,从小报到大报,从人工刻板、铅字排板到电脑专业排版,极为不易。
  71年风云一纸书。随着国家进步、企业发展不断变化着的《本钢日报》,借由一张纸把钢铁和钢铁人的独特魅力展现在大家面前。无论它的名字、版式如何变化,听改革涛声、观市场之变、闻职工之声,坚持定位,把握导向,做出特色,它承载的责任和使命从未改变。

几代报人 接力续写“本钢日记”

从创刊到10000期的《本钢日报》,是一本厚重的“本钢日记”,是属于所有本钢新闻人弥足珍贵的记忆。
  1979年1月1日,《本钢报》复刊词中这样写道:“在万众一心投入到新的长征的时候,《本钢报》又投入了新的战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本钢报》肩负着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加快本钢建设的光荣任务……”
  这段话,开宗明义地标注出《本钢日报》党报和企业报鲜明的政治属性。
  2009年,《本钢日报》编辑姜琴获得本溪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在代表全市新闻工作者发言时的一句话至今让人心潮澎湃:“我们从不会因为报纸前加了‘企业’这个定语而忽视它的新闻力量。”
  本钢新闻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高显洲是1978年《本钢报》复刊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时任新闻科副科长的高显洲和其余4名同志开始了艰难的复刊工作。他们从厂矿选调10多人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大家白天骑着自行车跑遍本钢厂区,晚上回来业务学习。因为是手写稿,需要大段修改时就要重新誊写一遍,为了及时出刊,大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熬夜修改稿件。
  为企业中心工作和本钢职工服好务,是复刊后《本钢报》的办报宗旨。矿业南芬露天矿七号电铲操作职工发扬一秒钟精神,争分夺秒创高产的经验和事迹;矿业歪头山矿赵国文小分队在全国冶金矿山劳动竞赛中勇攀高峰,夺得第一名的先进事迹。这些典型报道在《本钢报》刊发后,被《辽宁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采用,对职工起到很大鼓舞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本钢报》的知名度。
  本钢新闻人在企业的变革发展中激发了接续奋斗的力量。曾任本钢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也做过《本钢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的刘大宏,回忆起自己从事宣传工作的36个年头,坦言对《本钢日报》的感情颇为深厚。一片沃土激发了他的写作热情,积极反映企业成果,《本钢“十五期间”技术改造没新增占用国家土地资源》《本钢实现批量化、规模化生产汽车板》等稿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辽宁日报》刊登,让本钢在更大的舞台上亮了相。
  与企业发展同行,走到市场前沿去,《本钢日报》两次策划大型采访。2004年10月,在本钢机关楼门前,集团领导为《本钢日报》记者“销售市场万里行”采访组送行。记者们用时30天,历经8省和3个直辖市,全方位深入市场、走近用户。2017年5月,《本钢日报》再次派出数名资深记者,组成销售市场行采访组,历时3个多月、行程1万多公里,采写了有关本钢产品及市场追踪的系列报道。以新闻人的视角关注市场、关注用户,为营销工作推开了感受市场晴雨的“另一扇窗”。
  与职工工作同步,走到基层一线去。“月亮升起来了,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记者在70多米高的五炉炉顶上,看到了30多名职工在紧张工作着……”2001年,本钢五号高炉大修改造,原记者部主任律德成在板材炼铁厂驻扎了一个星期,用夜晚看工地大修的独特视角,形成了《七十米炉顶赏明月》《地下“铁军”》等系列报道,为参战职工鼓与呼。
  ……
  和他们一样,71年来,几代报人肩扛责任,胸怀梦想,努力而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让我们或感动或骄傲的瞬间:本钢铸造生铁、南芬选矿铁精矿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国产一米七”1700mm热连轧机联动试车,中国第一条冷轧酸洗轧机联合机组穿带过钢成功,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本钢第一台板坯连铸机拉出钢坯,4747立方米本钢新一号高炉竣工投产,本钢2000兆帕超高强钢全球首发,本钢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实现全线贯通,本钢产品铺设在“一带一路”重点管线工程上……
  那些现场,那些时光,几代报人尽言尽力、不离不弃。

百倍信心 老报纸青春上路

1948年12月,读者们需要间隔一周时间才能看到下期的《职工生活》报,今天,编辑在后台敲打键盘、点击鼠标,读者们点开手机微信公众号或登陆网站就能第一时间看到冒着热气的本钢新闻。抵达读者的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这样的精彩令人惊喜。
  新平台、新面貌、新功能,今天的《本钢日报》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身处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本钢日报》从未停止探索和创新。新媒体的融入,让本钢新闻实现了从纸端向指端的迈进,更缩短了新闻事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忠诚新闻事业,讴歌企业精彩,凝聚新闻力量,助威百年本钢”。71年来,作为本钢集团党委的“传声筒”,《本钢日报》以党的声音为号令,准确全面、及时有效、形象生动地将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战略谋划带入本钢的每一个角落。
  在踏向新征程的路上,本钢新闻人不时回望,思考,老报人的激情和信念得到了不变的传承,也因此变得更有力量——老记者骑自行车采访的习惯,多年后保留了下来,也有年轻的记者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同样的厂区内。老报人夜访的独特视角,今天也保留了下来,并专门开辟了专栏。多年前,《本钢日报》一位老记者为了采写一个典型人物,多次进行采访,最后还走入采访对象家中,报道中生动感人的细节,至今还让人念念不忘。今天,年轻记者也像他们那样,跟随本钢大工匠罗佳全、“80后”博士后刘宏亮等先进人物,也走到一个个普通而敬业的职工身边,跟踪采访,深入了解,只为讲好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呈现更优秀的作品,本钢新闻人还在努力。
  2016年记者节前夕,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与本钢新闻人同庆记者节,在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努力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大胆创新,精心策划,寻找新闻宣传的新形式、新手法,不断撰写出有新意、接地气,具有本钢特色的优秀作品。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从2019年4月开始,在《本钢日报》刊登的文章旁多了一个扫描推介。读者扫码,可以看到稿件除了平面媒体外另外形式的呈现。
  正如你所看到的,《本钢日报》用新思维、新技术,让能量更强大,让主旋律更响亮。
  71年风雨兼程,本钢新闻人永远在路上。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技术手段如何更迭变化,他们一直有着自己守正创新的价值坚守。
  脚下有力,心中有光。在本钢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前行的征程中,新一辈本钢新闻人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光荣与梦想,用信念与忠诚,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去传递……
  10000,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这张报纸所展现出的“青春范儿”、它持久的微笑和有力的握手,却让大家感觉它还很年轻。
  承载着历史,记录着现实,孕育着未来,10000期后的《本钢日报》会是什么样子……
  风云10000期,荣耀10000期,传承71年流淌的基因血脉,本钢新闻人使命在肩,初心不忘,他们在努力创造新的新闻传奇,迎接新的黄金时代。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