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明确工作责任 “细”字当头
——本钢集团厂办大集体改革纪实报道之三
  “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起来那叫一个‘难’。但无论怎么‘难’,也要将它进行下去。为了让职工得到厂办大集体改革那份红利,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定决心和信心将厂办大集体改革进行到底。”这是记者在深入本钢综合工业公司基层单位采访时,听到奋战在本钢厂办大集体改革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声。而这心声的背后,是他们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
  自2018年10月本钢集团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以来,从企业性质界定到职工身份认定,从风险评估到清产核资、审计评估,从制定本企业的改革实施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到履行民主程序,从上报各种材料表到与职工进行交流对话、解答政策、疏导思想,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层层叠加。奋战在一线的许多工作人员在“白+黑”“5+2”的紧张节奏中,长时间身体劳顿,神情尽显疲惫。其中,很多退休的老同志凭着对集体企业深厚的情感,拿着微薄的报酬,为改革工作日夜奔波;很多留守干部,为着一份责任,恪尽职守,无怨无悔。
  走进本钢劳服公司,滚动的政策宣讲大屏幕格外醒目,一些职工正在驻足观看。据该公司党委书记刘义介绍,利用这种方式反复播放,政策宣讲更直观一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钢劳服公司辖内有66家参改企业,应签“两协议一证明”的有1364人,该公司党政班子分片包干落实责任。紧要关头,每天召开早晚两次推进会,同时每天跑签字现场两三趟,还要约谈重点单位。
  “想尽一切办法按节点推进,确保不扯后腿。”刘义告诉记者,有一次,为做通一名职工的思想工作,从办公室谈到小酒馆,不谈明白“不罢休”。本钢劳服公司下属的轧辊厂劳服是劳服系统人数最多的一家单位,166名职工长期停产放假,该厂人事员苏师傅身患肺癌已经病退在家,仍带病坚持工作。关键时间节点,愣是把媳妇儿“撵出家门”,把自家腾出来做办公室,让职工来家里签字。“有些职工对民主程序不理解,我就现身说法,把自己在本钢一铁综合厂做工会主席时,实行民主管理,推行厂务公开的经历说给他们听,我当时工作的经验成果曾经轰动一时,省内许多报纸头版头条纷纷报道。”本钢劳服公司党委书记刘义档案柜里珍藏的有关民主管理的报道派上了“用场”。
  “本钢第三轧钢厂有12家企业,加上托管企业有2400多人参与改革,难度很大。在推进改革最紧张的几天里,机关人员下班没有准点,打印机用坏了好几台,厂长张毅腰脱犯了还在坚持工作……” 本钢第三轧钢厂党委书记张涛介绍道。在履行民主程序,组织签署《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债务和解协议书》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过程中,本钢第三轧钢厂采取分类别、分时段、分组编号的办法有序进行,该厂党政班子在现场面对面解答职工疑问。为了更好地做好政策宣讲,解决实际问题,该厂领导的手机里还常备了一个社保app软件,遇到职工关心问题,当场帮职工一个一个地查找社保信息。
  53岁的宫师傅,在本钢第三轧钢厂衬板车间干水电焊活儿。起初他对这次改革想不通。用他的话说:“劳动合同解除了,等于失业了,心里没底。”“但这是国家大集体改革的要求,并且国家还给养老问题解决了。签完字,大集体就没了,这是大势所趋,没啥说的,必须得签。俺工人不图什么,只要给开工资,有地儿交养老保险就行。国家政策是好的,除了给以前的保险补上了,这次还有失业险。”
  本钢中兴气体公司是半停产企业,同时分管本钢金属冶炼厂,参改职工有555人。在推进改革中,面临着“代扣未代缴”和“工资拖欠”问题,但面对改革大势,该公司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选择投身改革,分片分区分任务,并确保了改革、生产“两不误”。
  “本钢中兴气体公司改革困难重重、问题很多,职工对改革的期望值很高,改革要按时点推进,同时还要保障生产,我们的干部职工太不容易了,回款不畅,资金紧张,工资不开保生产,全力以赴抓改革,大家的敬业、担当精神可圈可点。”本钢中兴气体公司经理白继刚告诉记者,“厂办大集体改革不是上面的事,是大集体职工自己的事,需要大集体职工共同担责,落实改革人人有份,搞好改革人人有责。工作忙时,参与工作的几个女职工同男职工一样经常工作到下半夜。”
  “我们对改革推进的过程和结果早有预期,在推进之前制订了各种预案和方案措施,但还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难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召开班子会研究破解办法,统一思想,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动员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推动改革,结果来之不易。”本钢中兴气体公司党委书记李铁军对这次改革感触颇深,也更加坚定信心。“我们加强了正向舆论引导,在党委群、党员群、在岗职工群等不同微信群里,及时转发改革宣传材料和改革动态信息,牢牢把握改革舆论的主动权,发挥了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本钢南芬轧钢厂是多年停产单位,该厂综合科郝祥介绍,这次厂办大集体改革,有877名参改职工,需要做9647份职工信息录入。“在最忙的那几天,曹文红的母亲做胆结石手术,不能陪在身边;高惠刚做完手术,还没痊愈就投入工作;常年照顾残疾妹妹的庄艳君,将妹妹委托给他人照料;倪金福书记的痛风病反复发作,靠药片顶着……”就是郝祥本人,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导致眼压、颅内压升高,也是边打吊瓶边干活儿。
  “保厂改、争时效、讲奉献、勇担当,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口号。欣慰的是大家的这些付出,换来的是全厂职工能享受到改革红利。”由于长时间与职工沟通交流、讲解政策,该厂党委书记倪金福的嗓子已经变成“公鸭嗓”。就是这样,他还是“不闲着”,在与记者说话间,一位职工的电话打进来,他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本钢钢管总厂是集体职工最多的单位,有职工2800多人,停产近20年,如今只剩下几名留守人员看摊儿。应该说,若想保证每一名职工的身份信息和档案材料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保证每一笔账目和数据算得明明白白,对于像本钢钢管总厂这样人数众多,又长期放假的困难企业尤其有难度。但是在这次改革中,该厂的改革工作做的非常出色。探究其中“奥秘”,原来专务多年的老厂长金长城和退休的6名老职工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本钢综合工业公司领导对本钢钢管总厂的改革工作评价很高,但实际上我们的困难很多,参改职工2122人,其中在职1160人,退休962人。由于长期停产,下岗放假的职工大都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工作不好找,形成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在这些群体里面,有的还‘一家一家’都在这个厂。据我所知,两口子都在这个厂的就有100多对儿。”
  “有些职工不理解政策,说什么的都有,我就跟我们这几个工作人员说,咱们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一个‘门面’,对待职工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的是企业。面对职工的不理解,要以和颜悦色地去面对,和职工讲道理,使他们带着气来,带着笑容回去。”
  “这些年来,由于下岗放假,职工生活不易,得理解他们。职工正是因为有困难才找咱们,有些问题咱们可能也解决不了,但态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火上浇油啊。”
  “跟职工面对面讲解政策,我就捞干的说,使他们一下子就能明白在改革中得到哪些利益。我跟职工讲的都是掏心窝子的真话,一句假的也没有,不然人家就不信任你了。”
  ……
  从金长城的一席席话,可以看出他们工作起来颇有章法。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天面对上百名职工,尽管以一当十、争分夺秒,每天累得口干舌燥、腰酸背痛,甚至有的打起吊瓶,但他们毫无怨言。在持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攻坚战中,本钢钢管总厂“留守人员”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直面问题、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仅得到本钢综合工业公司的充分肯定,更是赢得了职工的充分信赖,曾经上访、“缠访”的职工不闹了,就连租用办公室周围的邻居都夸赞:“像本钢钢管总厂这样的领导,够格!”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