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有一种成长,叫向阳而生
——记本钢青年敬业创优先锋、板材热连轧厂一热轧生产作业区作业长刘鸿智
  故事的开头很平淡——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23岁的刘鸿智从东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进入板材热连轧厂成为了一名一线的轧钢操作员。
  黑白颠倒的作息时间,设备轰鸣的现场操作环境,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对于一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来说,每一样都是考验,“有失落,有茫然,内心迫切地希望改变。”刘鸿智形容自己当时的想法,但也正是这些考验和想要改变的想法让他找到了更好的自己,遇到了更多的“可能”。

改变——从做好自己开始

  “万物皆有罅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有人只看到罅隙,而有人却找到了阳光,刘鸿智是后者。
  2009年,当刘鸿智以轧钢操作工的身份,坐在三热轧生产作业区的操作室里,看着一卷卷钢坯在生产线上走过,现实促使他第一次非常认真地思考有关自己的未来。
  “轧钢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历练,每天的工作很琐碎、很辛苦,当时在内心问过自己很多次,这样艰苦的工作到底值得去坚持么?最后,我给自己的答案是,生活有许多面,未来也有很多可能性,无论将来要怎么走,既然此刻我坐在操作工的岗位上,那就要尽全力做好,牢牢掌握这些基础的生产知识,积累书本上没有的经验。”下定决心后,刘鸿智觉得自己有了方向。
  2010年年底,因人手不足,刘鸿智被临时借调到三热轧生产作业区生产管理室,负责成本统计、钢卷质量判定等工作,虽然只是一次临时性的安排,工作内容也相对简单,但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因此在工作中,即使是最简单的任务也做得格外认真。
  统计成本是刘鸿智每天必做的工作,但在别人看来枯燥无趣的事,刘鸿智却主动思考,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他对表格进行了改良,使数据显示一目了然,并归纳计算方法,使大部分数据可以根据初始值自动计算生成,直到今日,三热轧生产作业区的成本统计依然沿用着刘鸿智的计算方法。
  钢卷实物质量巡检是刘鸿智接触的第一项技术类工作,每天,他都到卷库认真检查钢卷的外观质量,刚刚从生产线上运下来的钢卷温度高达600℃,站在旁边一股股热气迎面扑来,瞬间汗流浃背。刘鸿智一边忍受着高温,一边仔细查看、认真记录,发现问题主动找老职工了解原因和解决方法,并积极与质检人员协商处理意见,如果发现同一个质量问题连续两天出现,他就立即找领导反馈。“爱较真”是同事们对他最初的印象,可也正是因为肯“较真”、敢“较真”,在刘鸿智担任钢卷实物质量巡检专责期间,三热轧产线的返修品率达到了历史最低。
  在生产管理室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刘鸿智发现,由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自己对生产现场的工艺操作知识不熟悉,在从事生产技术类工作时处处受困,为解锁知识“盲区”,他自我加压,白天完成好领导安排的工作,下班后到操作台跟踪生产、实践轧机操作,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工作12个小时,深夜回到家还抽出时间总结经验,天天如此……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一股韧劲儿,刘鸿智在很短时间内熟悉了一线生产,掌握了大量现场生产经验,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和价值,“那段时间虽然很累,但我每天都特别兴奋,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的我特别感谢那时的坚持和努力。”刘鸿智感慨地说。

提升——从励志笃行做起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当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后,刘鸿智的目标更加坚定,进步的速度也更快了。2011年,板材热连轧厂开展本钢薄规格高强酸洗板表面质量攻关,项目进行到中途陷入僵局,工艺指标始终不能达到理想数值,组里有人流露出想要放弃的想法,可负责统计报表的刘鸿智却不甘心,他把业余时间都用来上网搜索国内外相关论文,并联系自己的大学教授和同学,收集资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论文,及对2300生产线生产实际状态的研究,刘鸿智向项目负责人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他的思路很快被认可,并被正式安排加入核心攻关小组,“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攻关项目中,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我告诉自己要尽全力去做,不要留遗憾。”刘鸿智说。
  在攻关过程中,他每天都和同事们一起“泡”在现场,讨论制订工艺参数,一次次试验总结,一个个破解难题,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日夜奋战,最终顺利完成了攻关任务,使本钢薄规格酸洗板表面质量缺陷降级率降低了95%,产品表面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合同量直接上升了300%,成为当年本钢唯一一个可以和宝钢抗衡的热轧品种钢产品。
  成功带给刘鸿智的不只是喜悦,更多是激励,他用“转折”形容这次攻关对于自己的意义,“在攻关过程中,我们制订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措施,这让我明白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大胆想’和‘踏实干’,找准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你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翻过一座,还想再挑战下一座。为增强企业创效能力,2011年底,板材热连轧厂大批量生产X70以上级别管线钢。为了保证管线钢的产品质量,时任技术质量专责的刘鸿智紧盯生产,日夜跟班,困了就在办公室睡一会,饿了就冲碗泡面,几乎每个月都有近一半的时间住在办公室。当本钢高级别管线钢合同顺利交付,当刘鸿智拿到人生第一份品种钢跟踪特殊嘉奖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尽全力去努力,所有付出会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成就了刘鸿智的出色,也让领导和同事们看到了他的潜质。2013年,刘鸿智被正式调到厂技术科,负责工艺技术质量、生产组织及合同管理等工作,而他也再一次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书写下骄人的业绩。
  他针对SPHC类软钢类横折印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优化调整后,热轧酸洗板产品横折印缺陷量降低了90%,年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牵头组织了1700生产线冷轧料板形攻关,使1700线供冷轧料平直度命中率达到93%,板凸度命中率达90%,楔形命中率达到95%,到2019年,1700生产线每月冷轧反馈隆起缺陷<30吨,降幅达70%以上,年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致力热轧产品带钢氧化铁皮缺陷的分析研究,通过持续攻关优化,使1700生产线铁皮缺陷降级率降低80%以上,非计划换辊次数降低了80%以上,返修率降低了50%以上,年创造经济效益达500万元;开展系统性降成本攻关,使1700生产线产品成材率由97.3%提高至97.8%,达到国内同类轧机的一流水平,年创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
  “技术能力有目共睹,”和刘鸿智共事多年的一热轧生产作业区轧钢区域甲班副班长李镇阳说,“他现在是我们厂的技术专家,我真心佩服他对工艺技术的熟悉和了解,生产中遇到难题,他总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而且特别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原因。他一个人身兼数职,可每样工作都能做得特别出色,他这种工作劲头和精神带动了我们大家,有他在,我们就有信心,跟着他大胆地往前冲。”

作为——从甘为基石起始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奋斗的路是目标一致,风雨同行。
  2016年,由于工作能力出众,刘鸿智被任命为板材热连轧厂一热轧轧钢作业区副作业长,成为该厂最年轻的作业区管理者,刘鸿智坦率地形容自己当时“有点飘了”,但肩挑新的责任,身处新的环境,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刘鸿智很快意识到“人不能活在以往的成绩里,必须脚踏实地往前看。”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告诉自己,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所有的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负责人我的职责是带领大家找到方向,一起往前走,不是自己一个人奔跑,而是要做一块基石,让大家站上去可以看到更远的目标。”
  2019年,由于突出的工作表现和优异的业绩,刘鸿智被任命为生产作业区作业长,牵头负责1700生产线全面工作。工作中,刘鸿智不仅在技术上大力开展各项攻关措施,不断刷新作业区的生产经营指标,使1700生产线各项生产、质量、成本等指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而且专注提升管理,认真倾听职工的声音,遇到问题主动换位思考,把职工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
  “他是一个有温度的管理者,”在一线工作了27年的作业区甲大班值班长邓海龙说:“记得有一次我被派到外地培训学习,他知道我不放心生产,特意找到我对我说‘放心去学习,把技术带回来,你的岗位我替你守。’在我培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他不仅要负责作业区的管理工作,还替我承担了值班长的职责,当我培训回来时,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那一刻心里特别暖,有这样的领导带头,我们职工为啥不好好干?!”
  “他是一个能容错的管理者,”32岁的一热轧生产作业区轧制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师孙开宇说。在一线工作6年,在他眼中刘鸿智是领导、是朋友,更是自己前行的目标,“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一热轧生产作业区,在刘哥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工作中,他敢放手用人,不论是谁,只要你有上进心、有能力,就给你展示的机会;技术上,我们犯了错,他也不会一味的批评和否定,而是带着你梳理原因,总结问题,他对现场工艺技术的掌握特别全面精准,与人相处随和有担当,他就是我心中的榜样,我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一热轧生产作业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看到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新的岗位上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刘鸿智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他坚持每年为新入厂的大学生做职业规划,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关怀,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快速融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此外,他还不断完善作业区的管理制度,将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与奖金、荣誉挂钩,形成能者多得的正向竞争氛围,有效调动了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还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教给作业区职工,提升整体技能水平。如今,一热轧生产作业区的现场操作事故率较比以往减少幅度达80%以上,并有多名青年职工在本钢集团和本溪市技术比武等竞赛中名列前茅。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2020年,在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命名表彰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中,命名表彰了50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刘鸿智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也成为此次表彰中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年。
  当荣誉降临的那一刻,刘鸿智内心百感交集,他感谢曾经的那些竭尽全力的拼搏、那些不肯服输的奋战、那些甘于奉献的日夜,但未来,他也有了更多的责任——“我的脚步不会停下,这是我的征途,前方有理想也有荆棘,我会更加努力,更有勇气!”
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