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改革动真格 精准除沉疴
  2021年前三季度,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再次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报表利润1207万元,比1170万元全年挑战值多完成37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21.9%;营业收入实际完成98584万元,比预算多完成160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94%。
  自去年3月份起实现持续盈利至今,这份出色的成绩单得益于重机公司实施的三项制度改革,这家公司曾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僵尸企业”,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以不负使命的担当、向难求成的勇气改革创新、破局突围、勇闯新路。
  过去,重机公司由于多年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职工士气萎靡、信心不足。如今,机关人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客户更加主动靠前,一线职工工作干劲明显增强。

干部能上能下
打破“铁交椅”观念

  为了打破“一张椅子”坐穿的传统观念,给广大干部职工提供干事创业、施展才能的舞台,2019年末到2020年初,该公司两级机关管理技术岗位实施全员竞聘上岗,管理技术人员从655人精简至421人,压缩管理岗位35.7%。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完善了年轻干部人才库建设,按照1:1的比例确定“80后人才库”41人。
  同时,该公司通过构建市场化评价体系,在差异化考核的基础上,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实行风险抵押金承包制度,设立“挑战、目标、底线、红线”指标,分别与“面子、票子、帽子、位子”挂钩,全面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既能上也能下”的目标。如今,该公司各单位的管理方式逐渐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算细账”的成本意识普遍增强,职工能够做到工艺降本、采购降本、能源降本、提质增效降本等多方挖潜。

员工能进能出
激活人才蓄水池

  为引导职工树立“求生存、谋发展、搏市场”的意识,重机公司主动打破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现状,大刀阔斧地开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以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健全机制、集约提效”为目标,深挖人力资源潜力。通过强化竞争上岗、内部转岗,增加一线岗位人员,坚决清理闲置人员,强化劳动效率和人工成本管理意识;加强规范定员管理,提倡一专多能,兼工种作业,操检合一;加强人力资源优化指标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能进能出。为畅通岗位进出通道,该公司还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让内部富余劳动力流通起来,各尽其用。
  同时,面对一线生产人员紧缺的情况,该公司在各招聘平台发布用工启事,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人才订单”及冠名培养的方式做好人员储备工作。该公司还通过实施设备改造、设备自动化代替人工作业、减少劳务用工、降低人工成本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推动各岗位向极限降本目标发起挑战。

收入能增能减
破除“大锅饭”传统

  在重机公司,“冲指标”成为职工们挂在嘴边的热词——很多职工为了达到最高生产指标,8小时干不完的活,下班后继续干;提前干完了,又主动找活干。而这一切的动力源于重机公司实施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在薪酬管理上,该公司工资总额预算按人员类别分别给予核算,各类人员工资总额不得相互侵占,确保一线生产岗位职工的工资收入。薪酬分配向一线生产岗位职工倾斜,拉开生产岗位与服务岗位的工资差距,鼓励有能力的服务岗位人员到一线生产岗位工作。针对按台时、产量计算的薪酬岗位,完善了劳动定额管理办法,依据职工实际工作量,按劳所得;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企业效益挂钩,按照绩效管理办法,不同岗位付出劳动量不同收入不同;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及薪酬管理办法,对各单位负责人实行指标差异化管理。
  如今,重机公司各单位将改革成效贯彻到每个岗位、每个机台,全面实现多劳多得,彻底破除“大锅饭”传统。基层同岗位的一线职工中,机床工岗位月薪最高与最低可差距7.97倍;钳工岗位月薪最高与最低可差距6倍。
  为进一步创新绩效管理模式,重机公司还实行了员工积分制管理,从工作任务量、工作质量、一专多能、师带徒、学历提升、职称及技能晋级、各种群众性活动等13个大项分类考核,从而激励职工形成自觉自律、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如今,尝到改革甜头的重机公司正大步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