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面对危机,我们怎么看?怎么办?
  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的中国钢铁业,市场变化莫测、波诡云谲。由于供需失衡、库存高涨、价格下滑,近期国内钢铁企业的效益出现明显下滑,钢铁行业面临去产能工作开展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一些钢企已经产生了生死存亡的强烈危机感,纷纷提出“保生存”的目标。
  在7月29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对中国钢铁行业和企业的现状谈了个人的看法。他指出,“以我的认识和理解,我看到的中国钢铁企业至少有6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表现。”通篇解读何文波的讲话,这6类企业分别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第一类是有实力和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第二类是在专业领域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第三类是有区域和资源优势的企业;第四类是国企改革不彻底留下“尾巴”的企业;第五类是正在搬迁的“路上”或是正在扩建的企业;第六类是产品过于单一且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纵观当前市场形势,哪些类企业更容易“存活”?而哪些类企业会被市场淘汰“死掉”?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对照何文波的讲话,回头再来看看我们本钢,“对号入座”归于哪一类。我们本钢有铁矿石资源优势,我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且获益明显。但同时,我们还存在产品竞争力不强的“软肋”。因此,在这场危机面前,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在上周五召开的本钢集团生产运营协调会上,本钢集团总经理王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钢要善于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不仅要认清“危”,更要找到“机”,用相应的对策和举措化“危”为“机”、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危机面前看信心,挑战面前看举措。面对来势汹汹的“寒流”,我们不能原地踏步、徘徊观望,更不能缺失信心。多一份信心,就多一份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份信心,就多一份逆势而上的机遇。只要坚定必胜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毋庸讳言,本钢的信心源自于我们在实践中具备了应对困难挑战的经验和实力。鞍本重组以来,本钢坚定不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企业面貌焕然一新,活力动力持续增强,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强身健体效果明显。另外,本钢拥有的铁矿石资源优势,为本钢抗风险、战危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把信心提上来的同时,更要把应对危机的各项举措实实在在地落实下去。“冬天”并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要培育“过冬”的能力,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锚定效益、对标找差,在精准施策上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投资管理,根据效益预测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守住“现金流”。要提升市场研判能力,增强服务客户能力,有效缩短异议处理周期,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要加强全要素生产过程控制,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要咬定降本创效目标不放松,向内深挖潜力,用市场价格倒逼工序成本,用市场水准评价工序价值。要向同行业最好水平对标,精准对标,通过对标挖潜,提升竞争力,不断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
  当然,我们不应蛮干、硬干,而是要会干、巧干,以“变”应“变”,依据产线边际效益排序,将资源配置向高效益产线和“拳头”产品倾斜,让能挣钱的产线满负荷“跑”起来,效益差的产线该停就要停下来,有序安排生产和检修。特别是要守住“入口”采购端,按需求精准采购,以销定产,要开拓“出口”销售端,“全民皆兵”跑市场,力争多卖一吨货、多挣一块钱,让效益最大化。
  总之,我们左右不了钢铁市场形势,但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我们要努力适应市场变化,真正把观念转到依靠自身力量,来应对困难和挑战。要切实改变每名职工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责任心,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最佳,让客户无从挑剔,为我们“点赞”打满分。
  尽管市场环境波涛汹涌,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每名职工都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命运是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职工与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严峻考验面前,我们必须与企业共渡难关,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尽职尽责的坚守中,与企业同频共振、坚守初心。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让我们全体本钢人团结起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积极投入到迎接危机挑战的实际工作中去,以智慧和勤奋捕捉机遇,以勇毅和果敢战胜挑战,向着新本钢二次创业和基业长青的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