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批701犁铧钢诞生在本钢
1956年1月,本钢成功设计并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批701犁铧钢,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中国的粮食缺口达到5000万吨,毛主席日夜思考如何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因此在中央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中,明确农业生产中推广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双轮双铧犁的规定。
双轮双铧犁的推广与改进,需要大量的犁铧钢。但对于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犁铧钢还是生产上的一个新钢种,因此研制这个钢也就成了一个政治任务。根据毛主席批示,当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同志亲自布置的701犁铧钢研制计划在本钢特钢厂正式实施。中央要求 1956 年1月10日前上交500吨农机用钢。
本钢特钢厂厂志《历尽沧桑》记载:“1955年,国家为了发展农业,在研究改进农具的过程中急需农用犁铧钢。因此由毛泽东批示,陈云同志亲自布置,给本钢下达了名为701犁铧钢的生产任务。”
艰巨的任务,光荣的使命,激发起钢铁工人无比的创造热情。据本钢特钢厂当时的老厂长周刚回忆 :“本钢在一无资料、二无生产经验的情况下接受了中央领导下达的任务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迅速召开会议,研究怎样组织生产这种从未生产过的钢种。接着就是调集全厂的攻关能手组成犁铧钢攻关小组,由责任心最强、最善于科技攻关的工程师李庆国担任组长。攻关组成立以后,没有图纸、资料和数据,李庆国干脆吃住在厂里,和技术人员们一起研究试制方案,亲自设计绘制了轧机孔型图。经过多次试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轧制出符合规定的犁铧钢。在1956年1月,共上交犁铧钢1600多吨,出色完成了毛主席亲自批示的任务。”从统计数据看,当月上交1614.827吨犁铧钢,为促进当时农耕效率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5年中国的粮食缺口达到5000万吨,毛主席日夜思考如何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要提高粮食产量必须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因此在中央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中,明确农业生产中推广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双轮双铧犁的规定。
双轮双铧犁的推广与改进,需要大量的犁铧钢。但对于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犁铧钢还是生产上的一个新钢种,因此研制这个钢也就成了一个政治任务。根据毛主席批示,当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同志亲自布置的701犁铧钢研制计划在本钢特钢厂正式实施。中央要求 1956 年1月10日前上交500吨农机用钢。
本钢特钢厂厂志《历尽沧桑》记载:“1955年,国家为了发展农业,在研究改进农具的过程中急需农用犁铧钢。因此由毛泽东批示,陈云同志亲自布置,给本钢下达了名为701犁铧钢的生产任务。”
艰巨的任务,光荣的使命,激发起钢铁工人无比的创造热情。据本钢特钢厂当时的老厂长周刚回忆 :“本钢在一无资料、二无生产经验的情况下接受了中央领导下达的任务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迅速召开会议,研究怎样组织生产这种从未生产过的钢种。接着就是调集全厂的攻关能手组成犁铧钢攻关小组,由责任心最强、最善于科技攻关的工程师李庆国担任组长。攻关组成立以后,没有图纸、资料和数据,李庆国干脆吃住在厂里,和技术人员们一起研究试制方案,亲自设计绘制了轧机孔型图。经过多次试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轧制出符合规定的犁铧钢。在1956年1月,共上交犁铧钢1600多吨,出色完成了毛主席亲自批示的任务。”从统计数据看,当月上交1614.827吨犁铧钢,为促进当时农耕效率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9-08-14
上一篇: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北营焦化厂:向精细配煤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