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我国第一块汽车减重用热轧双相钢板诞生在本钢
  1987年12月,本钢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二汽车制造厂等有关单位的配合下,研制成功国内最早的汽车减重用热轧双相钢板。
  随着汽车工业对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而轻量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用高强度高成型性的材料取代传统普通轻度用材。研究表明,汽车减重自重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至少可使汽车油耗降低5%。可见,降低汽车自重是降低汽车油耗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热轧双相钢即是典型的汽车轻量化用材之一。由于其具有高强度、低屈强比、高延伸率和高加工硬化率等诸多优点而引起材料学界的极大兴趣。
  本钢1700毫米热连轧机组,是我国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轧机,人们习惯于把它叫做“共和国的独生子”。1980年2月6日,该轧机试车成功,并轧出第一批卷板。但由于此轧机带有诸多的先天不足,某些国内外专家曾判定其“死刑”,说成是“一堆废铜烂铁”。但本钢人不死心,连续多年不停地攻关、大修、改造。尤其是1987年,本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8000万元对1700毫米热连轧机组的精轧区进行三项改造,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连轧主机在一个时期内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备了生产高等级板带产品的能力。 这个时候,本钢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开发生产双相钢产品。
  1968年,双相钢的第一个专利在美国提出,但直到1975年,双相钢的巨大潜力才被人们所认识。此后,双相钢便迅速发展并在汽车工业得到应用。我国双相钢的研制起步较晚,一些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从1978年开始对双相钢的变形特性、轧制变形模式、强化原理及断裂特性等进行研究。我国第一块汽车减重用热轧双相钢板由本钢研制成功,为我国研发、生产高强度且成形性好的汽车减重用热轧双相钢板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