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匠”郭鹏
在企业平台上展现才华
约定的采访时间,都因为郭鹏工作太忙而一次次推迟。周五晚8时30分,记者终于与郭鹏联系上了。
交谈中,郭鹏告诉记者,他一边接受采访一边还在照顾孩子。郭鹏有两个孩子,由于他和爱人都是本钢职工,这个周末工作都很忙,疫情防控期间孩子无法上学和去幼儿园,白天是郭鹏母亲在照顾孩子,直到他晚上8时回家,母亲才离开。
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许多人为他付出。郭鹏说,为他付出的不止是大人,因为每天早7时15分之前要到单位,5岁的儿子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幼儿园。
把对家人的内疚化作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作为轧钢工,郭鹏对被评为“辽宁工匠”有着更深的感触。他说,再先进的生产线,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操作队伍来驾驭,企业操作队伍能力提升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装备的优势,企业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更具竞争力。
1997年从本钢技校毕业分配到板材热连轧厂,刚满18岁的郭鹏望着火红的千米轧制线,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操作工。通过勤奋学习,认真观察,以及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仅半年后,郭鹏便可以独立操作设备。3年后,在本钢集团卷取工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成为最年轻的状元。
郭鹏一直投身轧钢生产一线,曾担任操作工、生产值班长、工艺专责,多次荣获本钢集团技术比武状元。2011年,获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省技术能手、省青年岗位能手、本溪市十佳自学成才标兵。郭鹏自学完成了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及金属材料成型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习,通过钻研轧钢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结合,为生产工艺改进提出了20多项合理化改进方案。郭鹏带领的生产操作队伍调试出一个个新品种,不断刷新生产纪录。
2018年,2300生产线轧制X80管线钢,由于是极限宽厚规格,且钢种强度高,导致在首次生产轧制过中板形控制难度大,同时尾部“硌印”问题严重,影响生产节奏。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经过两轮的试制生产和调试后,郭鹏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对设备的了解,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了困扰生产的问题,保质保量将产品交付用户。
郭鹏作为黑带主持的《短流程薄带钢硌印缺陷消除》六西格玛项目,对短流程产生的硌印缺陷进行攻关,取得了良好效果,仅通过降低硌印缺陷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200余万元。此项目获评当年中国质量协会技术质量奖优秀六西格玛项目。他主持的《六西格码管理方法在提高薄规格产品质量》项目获省企业管理进步成果二等奖。他参与的《降低花纹板卷形缺陷率》获省质量科技成果一等奖,项目实施后,显著提高了热轧产品的外观质量,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本钢的产品形象和市场知名度。
薄规格DP钢90%会产生“扁卷”现象,通常进行卷取机内冷却或重卷返修处理,不仅增加成本,损害设备,而且严重影响产线作业率。郭鹏通过查资料,同兄弟企业交流,调整轧制方案和轧制方法,使DP钢扁卷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扁卷缺陷率明显下降,轧制节奏恢复了正常,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2300生产线工作的两年间,郭鹏带领工友们解决了“薄规格头部穿带轧破、轧漏问题;制订板坯出炉标准,解决炉间温差问题;厚规格层流冷却后镰刀弯问题;2300生产线提升轧制节奏“中碳钢表面横裂纹缺陷”等技术难题,有效降低了切损;参与成功调试了十几个新品种和2150毫米最宽幅热轧板带钢。
2015年,以郭鹏的名字命名的“郭鹏技能大师工作站”荣获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称号,2017年被省再次确定为继续支持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在“郭鹏技能大师工作站”工作的刘元博告诉记者,工匠精神特质的培养,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郭鹏对职业的尊重对专业精神的敬畏,对技艺的传承,无一不体现出对企业的热爱。
在郭鹏看来,企业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和“孵化器”,为职工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被评为“辽宁工匠”后,郭鹏在轧制线的平台上,将进一步探索怎样使自己在岗位的演出更加精彩,不辜负企业的培养和工友的重托,在精益求精的“工匠”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交谈中,郭鹏告诉记者,他一边接受采访一边还在照顾孩子。郭鹏有两个孩子,由于他和爱人都是本钢职工,这个周末工作都很忙,疫情防控期间孩子无法上学和去幼儿园,白天是郭鹏母亲在照顾孩子,直到他晚上8时回家,母亲才离开。
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许多人为他付出。郭鹏说,为他付出的不止是大人,因为每天早7时15分之前要到单位,5岁的儿子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幼儿园。
把对家人的内疚化作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作为轧钢工,郭鹏对被评为“辽宁工匠”有着更深的感触。他说,再先进的生产线,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操作队伍来驾驭,企业操作队伍能力提升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装备的优势,企业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更具竞争力。
1997年从本钢技校毕业分配到板材热连轧厂,刚满18岁的郭鹏望着火红的千米轧制线,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操作工。通过勤奋学习,认真观察,以及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仅半年后,郭鹏便可以独立操作设备。3年后,在本钢集团卷取工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成为最年轻的状元。
郭鹏一直投身轧钢生产一线,曾担任操作工、生产值班长、工艺专责,多次荣获本钢集团技术比武状元。2011年,获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省技术能手、省青年岗位能手、本溪市十佳自学成才标兵。郭鹏自学完成了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及金属材料成型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习,通过钻研轧钢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结合,为生产工艺改进提出了20多项合理化改进方案。郭鹏带领的生产操作队伍调试出一个个新品种,不断刷新生产纪录。
2018年,2300生产线轧制X80管线钢,由于是极限宽厚规格,且钢种强度高,导致在首次生产轧制过中板形控制难度大,同时尾部“硌印”问题严重,影响生产节奏。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经过两轮的试制生产和调试后,郭鹏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对设备的了解,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了困扰生产的问题,保质保量将产品交付用户。
郭鹏作为黑带主持的《短流程薄带钢硌印缺陷消除》六西格玛项目,对短流程产生的硌印缺陷进行攻关,取得了良好效果,仅通过降低硌印缺陷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200余万元。此项目获评当年中国质量协会技术质量奖优秀六西格玛项目。他主持的《六西格码管理方法在提高薄规格产品质量》项目获省企业管理进步成果二等奖。他参与的《降低花纹板卷形缺陷率》获省质量科技成果一等奖,项目实施后,显著提高了热轧产品的外观质量,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本钢的产品形象和市场知名度。
薄规格DP钢90%会产生“扁卷”现象,通常进行卷取机内冷却或重卷返修处理,不仅增加成本,损害设备,而且严重影响产线作业率。郭鹏通过查资料,同兄弟企业交流,调整轧制方案和轧制方法,使DP钢扁卷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扁卷缺陷率明显下降,轧制节奏恢复了正常,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2300生产线工作的两年间,郭鹏带领工友们解决了“薄规格头部穿带轧破、轧漏问题;制订板坯出炉标准,解决炉间温差问题;厚规格层流冷却后镰刀弯问题;2300生产线提升轧制节奏“中碳钢表面横裂纹缺陷”等技术难题,有效降低了切损;参与成功调试了十几个新品种和2150毫米最宽幅热轧板带钢。
2015年,以郭鹏的名字命名的“郭鹏技能大师工作站”荣获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称号,2017年被省再次确定为继续支持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在“郭鹏技能大师工作站”工作的刘元博告诉记者,工匠精神特质的培养,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郭鹏对职业的尊重对专业精神的敬畏,对技艺的传承,无一不体现出对企业的热爱。
在郭鹏看来,企业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和“孵化器”,为职工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被评为“辽宁工匠”后,郭鹏在轧制线的平台上,将进一步探索怎样使自己在岗位的演出更加精彩,不辜负企业的培养和工友的重托,在精益求精的“工匠”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2020-04-07
下一篇:板材发电厂实现首季生产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