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构筑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记板材计控中心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
从修旧利废中建立,拥有专业实验室三个,驻站大师9名,专业设备235台,价值200多万元;
面向全集团,承担PLC自动控制系统、WinCC组态项目创建等多专业培训,近3年累计培训达1093人次;
发挥团队作用,持续开展技术攻关,近年来完成多项重点工程改造,累计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20余项……
这一桩桩、一件件卓有成效的工作背后是板材计控中心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构筑高技能人才“蓄水池”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板材计控中心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为抓手,在高度、广度、深度上不断构筑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全力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我是2014年与师傅章伟签订的师徒合同,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对于眼前的工作一片茫然。师傅章伟当时是厂‘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的驻站大师。这些年是师傅的指导让我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如今已经成为责任工程师的管鹏林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本钢集团的双职能单位,板材计控中心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泛,技术含量也比较高,有计量管理专业、自动控制专业、电力系统专业等。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该中心以“四定”工作为契机,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思路,依托技能大师工作站,为企业发展积蓄优质人才。
搭平台,带徒传技打造高技能人才生产基地。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是辽宁省技术能手刘志勤在2010年用淘汰的库存模拟现场实际建立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徒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破解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保驾护航。
自“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组建以来,驻站大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每人每年至少带出一名徒弟,年末对带徒效果进行考核。目前,“师带徒”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累计培养出首席操作2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4人。张彬、翟建军、吴清泉、吴奇雄等一批由工作站培养出来的高级技师现已成为驻站大师,接过了技能传承的“接力棒”,技能大师工作站已成为本钢孵化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通渠道,打造自动化专业技术交流平台。以技能大师工作站为平台,该中心每年为大学毕业生职工提高技能水平创造条件,并为他们做好职业发展路线设计、跟踪考核、反馈调整等工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打通晋升渠道。同时,作为本钢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青工技术比武仪器仪表维修工种比赛的承办单位,该中心为有特长、有能力、有追求的职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目前,一批批技能人才通过各类比赛崭露头角,先后涌现出本钢技术能手6人。
近年来,随着本钢集团三级计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升本钢集团计量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钢集团以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为依托,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通过面向全集团相关专业职工进行培训,快速提升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切实提高保产“零影响”的快速反应能力。
“技能传承是大师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我们充分发挥团队技术和设备优势,本着‘服务生产、贴近现场、突出实用实效’的原则,面向全集团推广技艺,推动技能传承,打造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全力铸就学以致用‘金招牌’。”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副站长章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实际工作中,“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场工艺设备相结合,利用案例教学,模拟现场,积极尝试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培训方法,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同时,为使培训达到实际效果,驻站大师结合行业和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先进技能,精心策划培训课程,重点突出实际操作,结合现场实际,动手制作教学设备,供学员们进行实际操作。此外,针对职工对主线厂矿生产工艺不熟的问题,技能大师工作站积极联系板材炼铁厂、板材发电厂等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技能大师工作站传授炼铁、发电等主要生产工艺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学员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为实操培训奠定了基础。
“我在岗位工作了30多年,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我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次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为我提升技能水平、拓宽工艺全面性提供了捷径。我们单位职工都抢着报名,希望以后多多开展这样的培训。”参加本钢集团PLC控制系统维护及现场实际应用培训的修建(维检)公司冷轧作业区起重机电气维护工温健波说。
截至目前,“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已累计开办集团级培训36期。培训内容涵盖仪表校验、仪表专业技能知识、PLC自动控制系统、WinCC组态项目创建等各个方面。近3年来,面向全集团累计培训达1093人次,为本钢集团自动化专业人员技能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配合完成板材能源总厂三制氢站大小混合煤气自动切换控制改造,解决了生产操作难题,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大大降低了煤气混合系统在切换过程中灭火的发生率;
……
近年来,“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集聚作用,根植一线沃土,不断积淀经验,针对现场生产难题,开展工艺技术攻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工艺攻关促发展。板材炼铁厂新一号高炉煤气分析仪是通过对高炉煤气中的H2、N2、CO2、CO等气体实时监测,分析判断高炉的生产状况的装置。原设计安装在距离地面高度约50余米的旋风除尘顶部,但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存在现场操作安全隐患、维护不便、影响设备精度和使用周期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驻站大师们反复到现场调研,并外出实地进行考察。最终,经过反复试验,将分析仪由旋风除尘顶部落至地面,降低了旋风除尘给分析仪带来的高频率振动,有利于设备的平稳运行,提高了分析数值的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能引领出效益。2017年,市水务局移交本钢工业水一级计量仪表25点,其中,部分仪表存在重复计量和量值虚高等问题,直接影响本钢集团利益。为解决这一问题,驻站大师康勇带着徒弟从源头起步,一段一段管路仔细查找、标定,对25点计量仪表逐点进行排查,并梳理管网逻辑关系,共查出问题点7个,每年可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技能大师工作站因技术难题而生,以技术攻关为导向。通过这一平台,及时解决生产难题,凝智聚力,支撑生产,成为企业技术攻关的‘助推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近年来,‘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累计解决生产难题2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领导小组副组长赵国君在采访中介绍。
“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在高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上的不断建设,进一步加快了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蓄水池”的构筑,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全集团,承担PLC自动控制系统、WinCC组态项目创建等多专业培训,近3年累计培训达1093人次;
发挥团队作用,持续开展技术攻关,近年来完成多项重点工程改造,累计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20余项……
这一桩桩、一件件卓有成效的工作背后是板材计控中心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构筑高技能人才“蓄水池”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板材计控中心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为抓手,在高度、广度、深度上不断构筑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全力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高度:顶层设计 专业引领 传承敬业精业“精气神”
翻开板材计控中心管鹏林的学习笔记,里面工整地记录着电子皮带秤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分析,概述、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再向后翻去,每日故障里,详细记载着水渣秤、防尘电机,故障处理过程,以及故障处理之后的总结,详细分析了故障出现的原因、解决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还有对于维护及排除故障要点的探讨……“我是2014年与师傅章伟签订的师徒合同,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对于眼前的工作一片茫然。师傅章伟当时是厂‘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的驻站大师。这些年是师傅的指导让我在工作中快速成长,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如今已经成为责任工程师的管鹏林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本钢集团的双职能单位,板材计控中心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泛,技术含量也比较高,有计量管理专业、自动控制专业、电力系统专业等。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该中心以“四定”工作为契机,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思路,依托技能大师工作站,为企业发展积蓄优质人才。
搭平台,带徒传技打造高技能人才生产基地。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是辽宁省技术能手刘志勤在2010年用淘汰的库存模拟现场实际建立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徒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破解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保驾护航。
自“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组建以来,驻站大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每人每年至少带出一名徒弟,年末对带徒效果进行考核。目前,“师带徒”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累计培养出首席操作2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4人。张彬、翟建军、吴清泉、吴奇雄等一批由工作站培养出来的高级技师现已成为驻站大师,接过了技能传承的“接力棒”,技能大师工作站已成为本钢孵化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通渠道,打造自动化专业技术交流平台。以技能大师工作站为平台,该中心每年为大学毕业生职工提高技能水平创造条件,并为他们做好职业发展路线设计、跟踪考核、反馈调整等工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打通晋升渠道。同时,作为本钢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青工技术比武仪器仪表维修工种比赛的承办单位,该中心为有特长、有能力、有追求的职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目前,一批批技能人才通过各类比赛崭露头角,先后涌现出本钢技术能手6人。
广度:以点带面 辐射带动 铸就学以致用“金招牌”
2019年11月21日,在“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内,本钢集团PLC控制系统维护及现场实际应用培训正在举行。培训现场,驻站大师张彬正站在职工电脑前,对职工提出的PLC控制系统维护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近年来,随着本钢集团三级计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提升本钢集团计量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水平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钢集团以省级“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为依托,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通过面向全集团相关专业职工进行培训,快速提升职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切实提高保产“零影响”的快速反应能力。
“技能传承是大师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我们充分发挥团队技术和设备优势,本着‘服务生产、贴近现场、突出实用实效’的原则,面向全集团推广技艺,推动技能传承,打造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全力铸就学以致用‘金招牌’。”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副站长章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实际工作中,“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注重理论知识和现场工艺设备相结合,利用案例教学,模拟现场,积极尝试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培训方法,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同时,为使培训达到实际效果,驻站大师结合行业和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先进技能,精心策划培训课程,重点突出实际操作,结合现场实际,动手制作教学设备,供学员们进行实际操作。此外,针对职工对主线厂矿生产工艺不熟的问题,技能大师工作站积极联系板材炼铁厂、板材发电厂等单位,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技能大师工作站传授炼铁、发电等主要生产工艺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学员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为实操培训奠定了基础。
“我在岗位工作了30多年,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我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次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为我提升技能水平、拓宽工艺全面性提供了捷径。我们单位职工都抢着报名,希望以后多多开展这样的培训。”参加本钢集团PLC控制系统维护及现场实际应用培训的修建(维检)公司冷轧作业区起重机电气维护工温健波说。
截至目前,“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已累计开办集团级培训36期。培训内容涵盖仪表校验、仪表专业技能知识、PLC自动控制系统、WinCC组态项目创建等各个方面。近3年来,面向全集团累计培训达1093人次,为本钢集团自动化专业人员技能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度:根植一线 积淀经验 打造技术攻关“助推器”
完成板材发电厂鼓风机、汽机单点跳机改造,对程序进行重新编制、调试,新增声光报警功能,避免了设备停机对生产造成影响;配合完成板材能源总厂三制氢站大小混合煤气自动切换控制改造,解决了生产操作难题,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大大降低了煤气混合系统在切换过程中灭火的发生率;
……
近年来,“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集聚作用,根植一线沃土,不断积淀经验,针对现场生产难题,开展工艺技术攻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工艺攻关促发展。板材炼铁厂新一号高炉煤气分析仪是通过对高炉煤气中的H2、N2、CO2、CO等气体实时监测,分析判断高炉的生产状况的装置。原设计安装在距离地面高度约50余米的旋风除尘顶部,但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存在现场操作安全隐患、维护不便、影响设备精度和使用周期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驻站大师们反复到现场调研,并外出实地进行考察。最终,经过反复试验,将分析仪由旋风除尘顶部落至地面,降低了旋风除尘给分析仪带来的高频率振动,有利于设备的平稳运行,提高了分析数值的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能引领出效益。2017年,市水务局移交本钢工业水一级计量仪表25点,其中,部分仪表存在重复计量和量值虚高等问题,直接影响本钢集团利益。为解决这一问题,驻站大师康勇带着徒弟从源头起步,一段一段管路仔细查找、标定,对25点计量仪表逐点进行排查,并梳理管网逻辑关系,共查出问题点7个,每年可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技能大师工作站因技术难题而生,以技术攻关为导向。通过这一平台,及时解决生产难题,凝智聚力,支撑生产,成为企业技术攻关的‘助推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近年来,‘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累计解决生产难题2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领导小组副组长赵国君在采访中介绍。
“刘志勤技能大师工作站”在高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上的不断建设,进一步加快了本钢集团高技能人才“蓄水池”的构筑,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07-09
上一篇:矿业南芬选矿厂顺利实现“双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