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深一度记者视点:回答好“为什么?”
特别策划:
  有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对标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为企业不断追求卓越搭建了一条高效的通道。
  在致力推动全流程、全方位对标的过程中,本钢集团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亮指标、选标杆”“对指标、找差距”“定措施、创效益”三个阶段稳步有序组织实施推进对标工作,促进标杆企业的先进经验在本钢落地转化固化优化,实现创新和超越。各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在具体工作中,找准关键点,明确时间表,细化落实责任,强化跟踪考核,分步骤、分阶段、重实效,切实推动对标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本期“深一度”走进矿业南芬露天矿、北营炼铁厂和板材冷轧厂,从质量、成本、生产、管理等多个角度,呈现他们在对标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和总结的经验,为更好地推进对标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我们在对标的时候,要研究明白为什么对标企业的指标那么好,甚至有时候要研究为什么我们各方面条件都不差,我们为什么不能比他们更好?”
  一个企业的发展,就像是带着一支千军万马的队伍出征,做到齐头并进很难,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短板”。为了让这支队伍从整体上“提速”,就必须要拉长“长板”,补齐“短板”。
  对标,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对照目标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而对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不断地回答好“为什么”。在对标的过程中,无论确定的是怎样的目标,都必须要用实际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回答心中的“为什么”。当这些“为什么”都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我们与目标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就会逐步实现改善和提升,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是超越目标。当然,要想完美“作答”并非易事。
  要回答好“为什么”,首先要知己知彼,知足也知不足。对标,不仅要明确目标,还要保证这个目标是科学的,是对企业发展有益的,而不是偏离方向或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对方企业,也要了解自身实际,科学研判目标的合理性。同时,还要通过在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开展全流程、全方位的对标,知足更知不足,要找到自身的“长板”和“短板”,并且要弄清为什么与对标企业有差距,有计划、有步骤地查找自身问题所在,从宏观上把握,从细节上入手,科学研究制订拉长“短板”的有效举措,进而实现缩小或消除差距的目标。
  要回答好“为什么”,还要超越自己,不断突破和创新。对标,并不是“拿来主义”。也许个别经验可以“复制”,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标就是照搬照抄。虽然对标企业多为同行,或者是自己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设备状态、人员素质、技术标准、市场需求等多种客观因素都在约束着对标工作不能简单地“拿来”“放下”,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引进、学习、消化的基础上,瞄准自身提升和改善的难点,不断突破和创新。所以,回答好“为什么”,需要我们有科学的眼光,更要有创新的实力,不仅要奋力追赶,更要用爬坡过坎的韧劲超越自己、超越目标。
  要回答好“为什么”,还要全员齐动,汇聚前进动力。对标,不是某一个领导、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职工的职责,而是身在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责任。一个对标目标的实现,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千头万绪,需要在这个工艺链条上的每个人向着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对标需要的是看到差距后的奋起直追,需要的是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需要的是人人对标的责任意识。所以,要回答好“为什么”,我们还要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每一层级的管理人员和职工身上,依靠高效的落实和自力更生,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和竞争力。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对标,是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过程。在推进对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放眼长远,着眼当前,瞄准先进,更要认清实际,坚持持续对标,持续改善,用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回答好“为什么”,用一张张完美的答卷搭建起进步的阶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

板材冷轧厂
跨越,从数字对标到管理对标

  “经过多次试验,现在我厂宽度1950mm以上极限宽度产品合格率提升了20%,实物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成为本钢冷轧的拳头产品。”板材冷轧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王晓光介绍说。“这是我们通过多次对标、多次调整和从管理上全面加强管控取得的成果,不仅大幅提升了质量,降低了成本,还有效保证了交货周期,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冷轧工序是确保产品精彩“亮相”的关键一环。因此,今年以来,该厂坚持“对标、提质、降本”的发展主线,沿着“从数字对标到管理对标转变”的思路,从内部对标和外部对标两方面入手,夯实基础管控,提升工作标准,严抓履职尽责,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职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品指标的改善。王晓光说:“对内,我们主要是与历史水平对标,与横向机组对标,在精度、强度上提高控制能力,尽力把机组的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对外,我们注重对标先进指标找差距,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借鉴有益经验,并结合实际研究如何因地制宜,为‘我’所用。”
  冷轧工序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如何把设备的最优状态和功能发挥和挖掘出来,生产出与装备水平和人员技术水平相匹配的产品,是该厂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为此,该厂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对标工作会议,在每次的会议上都针对对标工作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并共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和时间进度表,一步步扎实推进。同时,该厂还注重强化对技术人员在技术和理念等方面的培训。他们针对厂内四个区域相同机组在操作水平上和工艺控制上存在的差异,组织开展了多次培训,并且加强同类机组技术人员的流动,促进交流和提升。该厂生产技术室专业工程师李邦波说:“在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都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要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全员责任意识的增强。只有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配合努力,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才能把工作落实到位,最终实现对标目标甚至是超越。”
  目前,该厂今年立项的10项对标攻关项目,有70%的项目已经完成既定目标,其他项目也实现了降本,并在按计划推进。对标的结果是喜人的,而对标的过程是艰难的。王晓光说:“我们通常在一个新品种生产前要做好预案分析,然后在一步步的生产和一次次的优化过程中,把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找到,再一点一点地改进。有了前期的成果,现在,我们信心十足。我们会继续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突破,不断超越。”

北营炼铁厂
“以后,要让别人与我们对标”

  近半年以来,北营炼铁厂新一号高炉一直处于高产低耗状态,并且指标一直在优化,可以说,是全流程、全方位对标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刚刚由新一号高炉调任至北营炼铁厂新二号高炉任副作业长的郑文说:“通过与先进企业对标,新一号高炉各项工作及全员素质和思想意识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新一号高炉利用系数提高了,产量提升了;焦比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特别是焦比,由原来全国相对靠后的水平,跃升至全国同行业第二名。”
  提起对标工作,郑文记忆犹新。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北营炼铁厂在以往对标工作基础上,瞄准全国同行业同级别高炉的先进指标,组织开展全流程、全方位的对标工作。不过,万事开头难。郑文说:“刚开始,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因为我们面临的客观条件不同,所以要达到对标的目标也很难。后来,我们就选择条件相似的企业,看他们如何实现高产低耗,学习他们的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增强了胆识。以前,我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比如,以前我们知道提高煤气利用率就要相应地提高风量,但是,我们一直认为这只是理论想法,在实际操作上行不通。通过对标,我们大胆调整高炉操作制度,大幅提高风量,现在效果非常好。产量高了,能耗也低了。”
  任何成功都无法复制,对标工作更不能照搬照抄。对于北营炼铁厂来说,对标,不光要对指标,还要对管理,要在人员、原燃料、设备、操作等工作上对标。郑文说:“我们在对标的过程中,在注重对照先进企业找差距的同时,也在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提升路径。当我们自身条件没有达到先进企业的时候,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先定一个小目标。我们不是单纯对标单一指标,主要是要对标外围的指标,研究为什么比我们外围条件还差的,比我们做的还好,逐步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系统的做法,少走一些弯路。”
  现在,从北营炼铁厂的经验来看,对标工作突显出来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作用的有效发挥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郑文说:“设备可以监控,但是人不能,人的状态的保证非常重要。所以,通过绩效考核和思想教育,让大家都参与到企业管理中,都认识到高炉的运行与自己息息相关,并且积极献计献策,变被动为主动,进而达到全员改善、全方位提升的目的。”
  高炉必须保证长期稳定顺行,才能高产低耗。郑文说:“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瞄准原燃料条件不如我们却比我们运行还好的高炉,研究他们的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一点一点的修正。以后,要让别人与我们对标!”


矿业南芬露天矿
提升,不断超越“小目标”

  “为了进一步降低柴油消耗,去年底,我们结合矿山客观条件,科学研判同类型矿山相关指标数据,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现在,我们已经超越了这个目标,今年前5个月柴油单耗达到1295kg/万t.km,较去年同期降低100kg/万t.km。”谈到对标工作,矿业南芬露天矿财务室主任马永威向记者介绍了今年以来最好的对标成果。
  柴油消耗占该矿定额消耗比例约为50%,是该矿的重点对标指标。而实现消耗指标的降低,得益于该矿全面深入开展对标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了促进包括柴油消耗在内的主要生产技术、成本指标得到进一步改善,该矿全面推进全流程、全方位对标工作,制订了详细的对标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员参与对标工作,促进全员、全方位改善。
  在推进对标过程中,该矿坚持全面开展同行业对标和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标,在对标内容上,既要比经营指标,又要比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流程,还要对比生产条件、生产环境、人员组织结构等客观条件,将指标体系全面覆盖到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中。此外,该矿还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常态运行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并且实施闭环管理,通过找准差距和不足,制订措施,开展差异性分析,评估本单位改进措施和手段的有效性,不断确定新的“标杆”,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标企业,促进全矿各项指标水平全面提升。
  柴油消耗是该矿对标工作收到的“明显”成果。马永威说:“为了减少企业成本负担,我们矿瞄准柴油对标指标,从加强精细管理入手促进柴油消耗的降低。”他们克服采场下降造成重车爬坡距离较远等客观因素影响,科学控制大车装载量,进一步优化运距,增加了价格相对较低的柴油标号,并且增加了6个现场配餐点,提倡现场交接班,减少大车空耗。同时,坚持‘日清日结’,及时反馈柴油消耗波动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此外,他们还加强单机台考核,把柴油单耗与司机奖金挂钩,有效调动了职工的降本意识和积极性。马永威说:“现在,司机平时在工作中都想方设法省柴油,少浪费。有的司机还建了一个‘小账本’,每月主动找成本员‘对账’。”
  沿着持续改进的思路,如今,在柴油消耗上,该矿又确立了新的更高的“标杆”。马永威说:“只有不断超越,才能不断提升。现在,我们矿已经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并且制订了详细的对标提纲,接下来就是与对方企业全方位对标。虽然‘上坡路’并不好走,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一定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