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新闻
打造“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直通车
——本钢集团-东北大学“数字钢铁”暨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项目分组对接会侧记
  介绍推介项目,进行深入交流,3月11日下午,本钢集团-东北大学“数字钢铁”暨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项目分组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一个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知名高校,另一个是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老字号企业,一场对接会,为双方搭建了“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直通车,形成了最紧密的“联合体”。

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展示院校技术成果

  《钢铁全流程智能化》《节能低碳系列技术交流》《露天转地下楔形过渡模式研究》《高炉智能喷煤的关键参数检测技术》……此次分组对接会上,7个专项组进行了40余个对接项目的推介,这些项目,都是东北大学优中选优的项目。
  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发挥工业支柱支撑作用,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老字号”。对于老国企本钢集团来说,打造数字钢铁、智造强企,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成为现实目标。在信息化、智能化组,东北大学教授就《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等项目进行了介绍,切合了本钢集团“发展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钢铁制造技术”的项目征集要求。听过项目推介后,信息自动化公司总工程师王方表示:“教授们介绍的项目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特钢组中,参会者对教授们讲解的《特钢/棒材生产智能排产》《炼钢厂智能控制系统》《长型材产品数字化与全流程工艺管理平台》等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板材特钢厂的一名技术人员说:“东北大学教授们的课题围绕发展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质量稳定控制技术进行讲解,技术十分先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聚焦产业发展前沿的对接项目,展示了东北大学院校先进的技术成果,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助力校企融合发展,共创未来发展机遇

此次分组对接会,其实是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大会的一个有益延续,为校企融合发展按下“快进键”。
  东北大学是以金属材料及冶金专业为特色之一的国家重点高校,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近两年,本钢集团和东北大学在新产业开发和智能智造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合作项目还获得了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包含采矿选矿组、炼铁烧结焦化组、炼钢连铸组、热轧冷轧组、特钢组、信息化智能化组、能源环保组等7个专项组,40余个对接项目,包含几十名院士、专家教授的项目团队,显示了东北大学对此次分组对接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此次分组对接会的意义,东北大学相关领导表示,“此次对接会正逢其时,大有作为。再一次深化和拓展了双方的战略合作,搭建‘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直通车。”本钢集团领导则表示,“这对于站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新起点的本钢集团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支撑。我们的科技人员会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思维和工业化研究经验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
  创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打通上下游创新渠道,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良性互动发展。一个分组对接会,促进了校企融合发展,预示了双方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注重一线应用效果,量身打造最优项目

此次分组对接会,东北大学的储满生教授参加了能源环保组和炼铁烧结焦化两个组的项目介绍,“虽然有些忙碌,但是非常开心。”
  储满生介绍说,为了此次分组对接会,冶金学院的同事和他个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在项目的设计、研究过程中非常注重实用性,目的是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果。此次自己参与了“基于大数据和AI的智能化炼铁技术”“节能低碳系列技术”等对接项目,希望能为本钢集团的发展带来更多积极作用。
  作为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的教授,储满生所在的学院与本钢集团有着多年的合作,参与了本钢集团很多工程项目。分组对接会后,储满生说:“对接会后,初步确定了一些达成意向性合作的项目,下周我和同事们还会来本钢,将深入生产一线听听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让项目和本钢生产实际相结合,让更多接着地气儿的项目应用于本钢集团发展中。”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立新所言:“我们要为本钢集团在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促进钢铁工业逐渐从‘深耕细作’向‘链条式’发展,实现固链强企目标,为本钢集团高质量发展、实现‘数字本钢、智造强企’目标做出东北大学的贡献。”
  精对接、细洽谈、大平台,本钢集团-东北大学“数字钢铁”暨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项目分组对接会,以对接融通的形式,打造了“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直通车,让企业和高校共谱辽宁钢铁产业发展的新曲。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