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记者视点:改革当前,国企职工“薪”随谁动?
本期策划:
一直以来,生产效率低的情况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很长一段时期内,令很多国有企业头疼的问题。记者在一次采访中了解到,因自然减员等因素,缺员相对严重的板材特钢厂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了,职工收入也提高了,有的甚至实现了翻倍。
为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记者两次深入该厂的作业区、班组,与职工面对面,聆听了他们“薪酬总额包干”的故事,见证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对薪酬改革的肯定。
本期“深一度”将从多个侧面展现本钢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给职工和企业带来的积极变化,并从国有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职工作用的发挥进行思考和探讨,以资借鉴。
企业要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面对高质量发展,如何才能让“人”的要素活起来,真正发挥作用?这是每一个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尤其要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的确,纵观现代企业制度,尽管不同的企业存在不同的实际问题,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相同的是,人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绝大部+多少,这个利益当然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然而,在企业激励机制的诸多方法中,比较直接、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薪酬激励。
一直以来,受历史因素影响,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对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对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国有企业而言,无论是各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的薪酬体制改革,还是某一时期推行的有针对性的能解决某一部分问题、起到激励作用的薪酬管理办法,都是国有企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审视、自我革命,而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尝试。
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才能让薪酬分配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毋庸置疑,能否科学把脉、“对症下药”是重要前提。如果总体决策失误,最终结果也会难如人意。因此,深入全面地调研、科学准确地判断、积极正确地引导,找准普遍性问题,从集团的角度,制订普遍适用大多数的措施,发挥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用行之有效的“指挥棒”推动各项举措有力有序落实到位,是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改革的首要工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还应该看到,改革措施也存在着普遍适用和个别适用的矛盾,因此,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应该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和在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不违背企业薪酬改革总体导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生搬硬套,这是一项好的改革举措能够在基层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一环,也是重要保障。本钢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管理办法,既做到了总体科学、精准施策,又做到了因厂制宜、灵活施策,既符合企业薪酬改革总体导向,又贴近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是不是有了合理的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呢?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高低,其决定性因素到底在哪,国企职工到底“薪”随谁动?曾几何时,国企职工或多或少存在着“干得多不多得、干得少不少拿”的观念,客观上,也道尽了国企职工仍或多或少有着“吃大锅饭”的心理,这也是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职工积极性不高与企业活力和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国企薪酬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职工的收入应该由自己决定,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由自己的能力决定,由自己的业绩决定。如果没有“多劳”的行动,也就没有“多得”的欢喜,企业发展也就没有活力可言,制订再多的激励措施也是于事无补。
应该报以期待的是,从本钢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办法收到的效果来看,随着国有企业各项激励措施的逐步完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会随之发生更大的变化,在工作上也会有更多作为,从而形成让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为企业注入更多市场化的活力。因此,伴随国企改革步伐能心随企动,真正成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迈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本钢集团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而每一项改革都注定要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和行动的考验。作为薪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薪酬总额包干也同样如此,同样面临如何落实和实际运行效果的检验。
而在本钢集团推进薪酬总额包干管理办法的过程中,为什么缺员相对严重、生产与改造任务并重的板材特钢厂,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成为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这一管理办法的最先受益者?他们的薪酬总额包干是如何推进的?
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办法却不能原样复制。《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薪酬总额包干办法》只是一个宏观的指导办法。如何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更加符合本单位实际,切切实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把集团出台的好政策利用好、实施好,是板材特钢厂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没有经-备运转率和工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用时一个多月,认真细致地统计核算,确保定岗、定员科学合理。同时,依照《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薪酬总额包干办法》,他们结合生产实际,对不同作业区、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制订了不同的分配方法,形成了具有该厂特色的工资总额包干办法。
在薪酬总额包干形式上,该厂以定员包干为主,即根据该厂当年总体生产指标和任务,计算吨钢工资含量,以各作业区核定定员人数及岗位为依据,实行工资总额总体承包的考核方式,每月按照核定定员人数下发奖金。同时,他们以加班工资承包为辅,根据集团年初对该厂核定的加班费,结合各作业区常日班生产岗位人数,主要以点检岗为主,按照全年公休日相应比例折算延时出勤天数,总体平衡下发加班费。各作业区根据核给的加班费,结合延时出勤岗位和人数,全年平衡加班工时数,按月计算加班工资。该厂还鼓励车间内部挖潜,搞活工资包干形式,对一专多能、兼岗作业的职工,鼓励作业区按实际工作效果支付一定的专项补贴和加奖,达到少用人、不用人的目的。
在这场涉及每名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中,板材特钢厂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全方位做好政策宣贯工作,将各项办法举措、目的意义解读到位,在思想上得到职工的认同和支持。各作业区也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薪酬总额包干实施办法,把具体措施细化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同时,结合作业区岗位人员实际,科学统筹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进行薪酬分配,让收入高的职工“牛气”,让收入相对低的职工“服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厂8个作业区按照整体部署,全部实行薪酬总额包干,全厂从上到下,从严把控,认真落实。以该厂缺员状况最严重的吊车作业区为例,该作业区有12台天车,配备的职工不足10人,经该厂职代会研究通过,决定对该作业区实行缺员补贴。但是,只有薪酬的激励还不行,还需要职工有多干活、会干活的本事,才能胜任工作。为此,该作业区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注重培养职工一岗多能,兼车作业,促进多劳,实现多得。今年春节,该作业区原天车工金莹莹,虽然已经离开天车岗位,但为了保证生产,也拿出开天车的看家本领,来到天车操作更加复杂的加热料间丁班支援生产。春节7天,她出勤4天,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保证了作业区生产顺行,自己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量增加了,但也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厂还全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工作安全高效完成。此外,该厂还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严格考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这样全面的落实和保障机制下,薪酬总额包干在板材特钢厂各个作业区的各个岗位顺利推进,初步实现了工作内部消化,人员合理流动。
板材特钢厂吊车作业区生产协调员吴为说:“在没有定员补贴之-他任劳任怨,付出也最多,大家心服口服,只有羡慕,没有嫉妒。
高涨的工作热情,传递着蝴蝶效应,使板材特钢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现在,板材特钢厂出满勤、干满点的职工越来越多,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很好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在今年面临边改造边生产的双重压力下,该厂职工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既定的技改工程任务,同时也确保了生产的安全稳定顺行。目前,该厂技改工程已经完成1150BD轧机和850轧机的改造,顺利进入边调试边生产阶段;炼钢产线主厂房基础的土建施工挖掘作业已经开始,这标志着整个技改工程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今年前9个月,该厂非计划率指标降低0.15%,全厂成本总额降低1596.5万元,均超额完成本钢集团相关考核指标。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改革,肩负着国有企业能否切实建立和有效运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使命。薪酬总额包干作为本钢集团一项重要的薪酬改革举措,如今在板材特钢厂收到了“薪满益足”的成效。应该说,是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是改革让职工有了新的目标,有了新的姿态。板材特钢厂职工李兆全说:“希望这样多赢的改革措施越来越多,我们对改革后的本钢有信心!”
一直以来,生产效率低的情况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很长一段时期内,令很多国有企业头疼的问题。记者在一次采访中了解到,因自然减员等因素,缺员相对严重的板材特钢厂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了,职工收入也提高了,有的甚至实现了翻倍。
为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记者两次深入该厂的作业区、班组,与职工面对面,聆听了他们“薪酬总额包干”的故事,见证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对薪酬改革的肯定。
本期“深一度”将从多个侧面展现本钢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给职工和企业带来的积极变化,并从国有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职工作用的发挥进行思考和探讨,以资借鉴。
企业要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面对高质量发展,如何才能让“人”的要素活起来,真正发挥作用?这是每一个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尤其要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的确,纵观现代企业制度,尽管不同的企业存在不同的实际问题,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相同的是,人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绝大部+多少,这个利益当然包括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然而,在企业激励机制的诸多方法中,比较直接、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薪酬激励。
一直以来,受历史因素影响,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普遍存在。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对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对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国有企业而言,无论是各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的薪酬体制改革,还是某一时期推行的有针对性的能解决某一部分问题、起到激励作用的薪酬管理办法,都是国有企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审视、自我革命,而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尝试。
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才能让薪酬分配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毋庸置疑,能否科学把脉、“对症下药”是重要前提。如果总体决策失误,最终结果也会难如人意。因此,深入全面地调研、科学准确地判断、积极正确地引导,找准普遍性问题,从集团的角度,制订普遍适用大多数的措施,发挥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用行之有效的“指挥棒”推动各项举措有力有序落实到位,是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改革的首要工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还应该看到,改革措施也存在着普遍适用和个别适用的矛盾,因此,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应该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和在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不违背企业薪酬改革总体导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生搬硬套,这是一项好的改革举措能够在基层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一环,也是重要保障。本钢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管理办法,既做到了总体科学、精准施策,又做到了因厂制宜、灵活施策,既符合企业薪酬改革总体导向,又贴近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借鉴。
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是不是有了合理的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呢?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高低,其决定性因素到底在哪,国企职工到底“薪”随谁动?曾几何时,国企职工或多或少存在着“干得多不多得、干得少不少拿”的观念,客观上,也道尽了国企职工仍或多或少有着“吃大锅饭”的心理,这也是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职工积极性不高与企业活力和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国企薪酬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职工的收入应该由自己决定,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由自己的能力决定,由自己的业绩决定。如果没有“多劳”的行动,也就没有“多得”的欢喜,企业发展也就没有活力可言,制订再多的激励措施也是于事无补。
应该报以期待的是,从本钢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办法收到的效果来看,随着国有企业各项激励措施的逐步完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会随之发生更大的变化,在工作上也会有更多作为,从而形成让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为企业注入更多市场化的活力。因此,伴随国企改革步伐能心随企动,真正成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他们缘何“薪满益足”?
——板材特钢厂推行薪酬总额包干管理工作纪实
时隔一年,改革带来了改变。板材特钢厂推行薪酬总额包干带来的变化可以用“薪满益足”概括——职工收入增加,体现多劳多得;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尽显薪酬激励作用;工作质量提高,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在迈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本钢集团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而每一项改革都注定要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和行动的考验。作为薪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薪酬总额包干也同样如此,同样面临如何落实和实际运行效果的检验。
而在本钢集团推进薪酬总额包干管理办法的过程中,为什么缺员相对严重、生产与改造任务并重的板材特钢厂,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成为集团推行薪酬总额包干这一管理办法的最先受益者?他们的薪酬总额包干是如何推进的?
精准把脉,制度制订“接地气”
近年来,板材特钢厂因退休等自然减员人数逐渐增加,特别是轧线改造后,产品结构调整,设备升级换代,工艺优化,产量提升,都使人员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岗位出现人员紧张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必要的人力补充外,激发内部潜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而《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薪酬总额包干办法》的出台恰逢其时,为该厂提供了政策支持。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办法却不能原样复制。《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薪酬总额包干办法》只是一个宏观的指导办法。如何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更加符合本单位实际,切切实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把集团出台的好政策利用好、实施好,是板材特钢厂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没有经-备运转率和工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用时一个多月,认真细致地统计核算,确保定岗、定员科学合理。同时,依照《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薪酬总额包干办法》,他们结合生产实际,对不同作业区、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制订了不同的分配方法,形成了具有该厂特色的工资总额包干办法。
在薪酬总额包干形式上,该厂以定员包干为主,即根据该厂当年总体生产指标和任务,计算吨钢工资含量,以各作业区核定定员人数及岗位为依据,实行工资总额总体承包的考核方式,每月按照核定定员人数下发奖金。同时,他们以加班工资承包为辅,根据集团年初对该厂核定的加班费,结合各作业区常日班生产岗位人数,主要以点检岗为主,按照全年公休日相应比例折算延时出勤天数,总体平衡下发加班费。各作业区根据核给的加班费,结合延时出勤岗位和人数,全年平衡加班工时数,按月计算加班工资。该厂还鼓励车间内部挖潜,搞活工资包干形式,对一专多能、兼岗作业的职工,鼓励作业区按实际工作效果支付一定的专项补贴和加奖,达到少用人、不用人的目的。
高效执行,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好的措施,还要有高效的执行。谈到如何把这项薪酬改革措施落实好,该厂党委书记林永光说:“我们厂形成了细则,把工资总额的一定额度,用于奖励。我们还通过组织学习培训,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兼岗作业,通过薪酬激励,内部挖潜,把政策用好,用活,逐渐破解人力资源紧张的矛盾。”在这场涉及每名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中,板材特钢厂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全方位做好政策宣贯工作,将各项办法举措、目的意义解读到位,在思想上得到职工的认同和支持。各作业区也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薪酬总额包干实施办法,把具体措施细化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同时,结合作业区岗位人员实际,科学统筹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进行薪酬分配,让收入高的职工“牛气”,让收入相对低的职工“服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厂8个作业区按照整体部署,全部实行薪酬总额包干,全厂从上到下,从严把控,认真落实。以该厂缺员状况最严重的吊车作业区为例,该作业区有12台天车,配备的职工不足10人,经该厂职代会研究通过,决定对该作业区实行缺员补贴。但是,只有薪酬的激励还不行,还需要职工有多干活、会干活的本事,才能胜任工作。为此,该作业区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注重培养职工一岗多能,兼车作业,促进多劳,实现多得。今年春节,该作业区原天车工金莹莹,虽然已经离开天车岗位,但为了保证生产,也拿出开天车的看家本领,来到天车操作更加复杂的加热料间丁班支援生产。春节7天,她出勤4天,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保证了作业区生产顺行,自己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量增加了,但也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厂还全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工作安全高效完成。此外,该厂还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严格考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这样全面的落实和保障机制下,薪酬总额包干在板材特钢厂各个作业区的各个岗位顺利推进,初步实现了工作内部消化,人员合理流动。
喜看变化,激励机制传递“蝴蝶效应”
经过一年多的全面实施,薪酬总额包干这一薪酬管理办法,深受板材特钢厂和职工的普遍欢迎。该厂党委书记林永光说:“本钢集团处于完全竞争行业,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集团推进实施薪酬总额包干,对我厂缓解缺员压力,调动职工工作热情,甚至对技改工程投产以后的生产都是很好的导向,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很好的政策,一举多得。”板材特钢厂吊车作业区生产协调员吴为说:“在没有定员补贴之-他任劳任怨,付出也最多,大家心服口服,只有羡慕,没有嫉妒。
高涨的工作热情,传递着蝴蝶效应,使板材特钢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现在,板材特钢厂出满勤、干满点的职工越来越多,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很好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在今年面临边改造边生产的双重压力下,该厂职工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既定的技改工程任务,同时也确保了生产的安全稳定顺行。目前,该厂技改工程已经完成1150BD轧机和850轧机的改造,顺利进入边调试边生产阶段;炼钢产线主厂房基础的土建施工挖掘作业已经开始,这标志着整个技改工程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今年前9个月,该厂非计划率指标降低0.15%,全厂成本总额降低1596.5万元,均超额完成本钢集团相关考核指标。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改革,肩负着国有企业能否切实建立和有效运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使命。薪酬总额包干作为本钢集团一项重要的薪酬改革举措,如今在板材特钢厂收到了“薪满益足”的成效。应该说,是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是改革让职工有了新的目标,有了新的姿态。板材特钢厂职工李兆全说:“希望这样多赢的改革措施越来越多,我们对改革后的本钢有信心!”
2019-11-11
上一篇:只要你足够优秀 岗位就一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