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为依托 以人才为载体
板材冷轧厂科技创新成为发展“助推器”
今年以来,板材冷轧厂以开放思维,积极聚焦对标目标,围绕品种、质量、成本,以及提高项目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精准科技投入,形成创新之花遍地开的良好态势。据悉,上半年,该厂11项科研项目、42项攻关改善项目稳定推进。完成两项知名汽车厂认证工作,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得到国家授权,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该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攻关团队,汇聚群体力量攻克难关,持续推进科技进步。同时,通过构建技术体系、搭建交流平台、培养人才等措施,开拓人才技术强企之路,为增产创效和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该厂始终有个共识,要想不断培育壮大企业发展新动能,必须开放思维,打破束缚,冲破壁垒,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扩大创新开放度,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为此,该厂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例会,总结经验,激励先进,激发活力,为开展创新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通过科技大会推新人,让专利、论文申报形成常态化,通过优秀项目分享,系统提升技术人员水平。同时,征集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创新工作室、工匠大师培训工作全面铺开,全员树立起技术创新理念,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夯实企业发展的人才基础,该厂以培养技术拔尖人才为重点,利用各类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平台,组建攻关小组,吸纳创新人才,有效推进全员创新创效。在冷轧宽幅汽车板技术诀窍研究中,该厂主任工程师李国栋与其团队成员,经过半年的工艺研究和现场实验,先后10次对制度进行修改,形成了《桥北连退宽料技术诀窍》。经过两个月批量生产测试后,整体合格率达95%以上,可有效控制带钢中部瓢曲缺陷,产品表面等级符合用户使用要求,完成了全厚度规格覆盖的IF宽板产品的工艺攻关,实现了不同厚度规格宽板的稳定生产能力。工作仅两年该厂的技术人员张彦雨,与工友们一起,通过建立PLC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对报警功能、数据统计分析和预前进行调整,对二号酸轧机组关键工艺参数精度进行攻关,使酸轧作业区关键控制参数合标率达到100%的由6项增加至11项,取得了明显效果。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质量提升和降成本等方面取得成效。上半年,通过科技创新,经过生产跟踪和工艺改进,该厂实现了过程品降级率逐步下降,质量指标稳步提升;汽车用材全流程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高3%,耐指纹产品合格率较去年提高22.7%;冷轧内部缺陷较去年同期下降1%左右。同时,先后对相变类高强产品焊接工艺、退火工艺、预氧化工艺、光整工艺等进行调整,形成本钢生产相变类高强产品稳定的“一贯制”技术,使本钢此系列产品的产成率达到90%以上,实现DP780产品GA/GI全面测试成功。另外,该厂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降本增效。对镀锌锌重精度进行攻关,上半年锌层超差率较去年同期降低3.36%,并通过优化GA锌锅成分,实现了底渣减少30%至40%左右。
该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组建创新攻关团队,汇聚群体力量攻克难关,持续推进科技进步。同时,通过构建技术体系、搭建交流平台、培养人才等措施,开拓人才技术强企之路,为增产创效和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该厂始终有个共识,要想不断培育壮大企业发展新动能,必须开放思维,打破束缚,冲破壁垒,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扩大创新开放度,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为此,该厂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例会,总结经验,激励先进,激发活力,为开展创新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通过科技大会推新人,让专利、论文申报形成常态化,通过优秀项目分享,系统提升技术人员水平。同时,征集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创新工作室、工匠大师培训工作全面铺开,全员树立起技术创新理念,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夯实企业发展的人才基础,该厂以培养技术拔尖人才为重点,利用各类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平台,组建攻关小组,吸纳创新人才,有效推进全员创新创效。在冷轧宽幅汽车板技术诀窍研究中,该厂主任工程师李国栋与其团队成员,经过半年的工艺研究和现场实验,先后10次对制度进行修改,形成了《桥北连退宽料技术诀窍》。经过两个月批量生产测试后,整体合格率达95%以上,可有效控制带钢中部瓢曲缺陷,产品表面等级符合用户使用要求,完成了全厚度规格覆盖的IF宽板产品的工艺攻关,实现了不同厚度规格宽板的稳定生产能力。工作仅两年该厂的技术人员张彦雨,与工友们一起,通过建立PLC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对报警功能、数据统计分析和预前进行调整,对二号酸轧机组关键工艺参数精度进行攻关,使酸轧作业区关键控制参数合标率达到100%的由6项增加至11项,取得了明显效果。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质量提升和降成本等方面取得成效。上半年,通过科技创新,经过生产跟踪和工艺改进,该厂实现了过程品降级率逐步下降,质量指标稳步提升;汽车用材全流程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高3%,耐指纹产品合格率较去年提高22.7%;冷轧内部缺陷较去年同期下降1%左右。同时,先后对相变类高强产品焊接工艺、退火工艺、预氧化工艺、光整工艺等进行调整,形成本钢生产相变类高强产品稳定的“一贯制”技术,使本钢此系列产品的产成率达到90%以上,实现DP780产品GA/GI全面测试成功。另外,该厂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降本增效。对镀锌锌重精度进行攻关,上半年锌层超差率较去年同期降低3.36%,并通过优化GA锌锅成分,实现了底渣减少30%至40%左右。
2020-09-01